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报告

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报告

ID:40352422

大小:4.73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7-31

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报告_第1页
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报告_第2页
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报告_第3页
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报告_第4页
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网络新闻采写编副总编辑王根喜Email:WGX369@126.COM一、网络新闻核心命题二、网络新闻的采写编三、网络舆论的引与疏四、人肉搜索的是与非一、网络新闻核心命题当你托人买好票,把录音机、电池、磁带、照相机以及牙膏牙刷毛巾和刮胡刀匆匆装进包里,打车去机场,飞往贵阳去采访这天在美国《科学》杂志刊登封面文章的化石研究专家时,另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已经完成了这篇报道,他是在办公室完成的。他先在互联网上阅读了这本杂志和照片,并根据《科学》杂志在网上提供的采访线索、电话和E-mail地址,除了电话详细采访了贵阳科学家外,还通过电子邮件网上采访了(因为国际电话太贵和有时差)五个国际上的权威专家,调阅

2、了数十篇与这类化石相关的文章和照片。当你第二天筋疲力尽的坐在飞回北京的航班上,思考着选个什么样的导语时,你突然看到邻座的乘客翻阅的报纸上赫然醒目的刊登了你正在构思的长篇报道,报道旁边配发了一张大照片。你这时可能才梦醒:“哇,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新闻进入了网络时代。”——一位学者对网络采访的生动描述网络新闻: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一、网络新闻核心命题1994年4月,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1998年

3、,人民日报网络版也开始了实时报道的尝试。1998年3月,在国内网络媒体中,人民日报网络版率先实现了网上实时报道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九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一、网络新闻核心命题一、网络新闻核心命题1999中国网络媒体事业的大跃进,也给网络新闻业务的繁荣提供了大好时机,经过这一年的发展,“及时”已经成为了大多数新闻网站的时间标准。而2000年的奥运会,则为网络新闻从“及时”上升到“实时”的时间观,提供一个直接的动力。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后约8分钟,新浪网登出第一条消息。2003年3月20日10时30分左右,美国向伊拉克开战。这个早已在预期中的“突发事件”成为了时效性竞赛的一个重

4、要机会。10:34分,新华网依靠新华社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发出中文快讯。多家网站也在极力争夺新闻发布的“第一”。这让我们看到,网络已经将“实时”的追求推到了极致。一是利用网络进行新闻的采、写、编。网络是一种辅助工具,便于通讯交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等网络是获取新闻线索的一种途径国内外其他媒体的网站和电子版网民在网络中发布新闻信息网络是进行采访准备时不可或缺的帮手网络资料众多,可获得充足的相关背景材料通过网络能够方便快捷的了解最新动向二是网络新闻的采、写、编。它遵循一般规律,也有些许网络带来的特殊性二、网络新闻的采写编(一)利用网络进行新闻的采、写、编主要分成三种信

5、息获取型浏览万维网网页、使用检索工具、查阅网络数据库等将网络当成一个蕴藏丰富信息的资料库人际联络型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主要是用于对采访对象、通讯员、受众进行日常联络或采访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网络论坛、社区、聊天室、新闻组、博客等既可获取信息,还可交流互动,类似座谈会信息获取型浏览采访对象的网站、主页、博客等,搜集相关资料浏览国际或国内网络媒体的网站,采集可能的新闻点通过搜素引擎,查找特定对象和内容网络数据库,国内较少,报纸的电子版也属于此类如: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我国《江南晚报》的采编人员在国外网站上看到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公园爆炸的文字和图片,立即将这一消息翻译成中文,抢发

6、在当日晚报上。(一)利用网络进行新闻的采、写、编人际联络型电子邮件不受时空限制,几乎无费用,可传送图片、声音等多媒体资料,且可消解对象的心理压力。电子邮件不能实时互动,且存在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即时通讯工具可随时对谈,还可随机获得采访对象。与电子邮件类似,也存在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2002年4月初,在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即将访华之际,《新快报》记者就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采访了布拉特,并发表在体育新闻版上。1999年美国轰炸南联盟期间,《电脑报》的三名记者就通过ICQ搜索到南斯拉夫的八名在线大学生,选择其中一名进行了网络即时采访。(一)利用网络进行新闻的采、写、编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网络论坛、聊

7、天室、新闻组等由于其开放性,常常有猛料存在,不过负面居多。论坛也成为了假新闻的重要集散地真伪必须严格验证1999年12月31日下午,《人民日报》网络版的编辑在强国论坛发现了一条叶利钦辞职的简短消息,便马上打电话通知新闻编辑人员并进行查证,在证实此消息的准确性后,便立即进行密集报道。前面谈到的“盗肾”假新闻,以及“谢娜800W分手费”假新闻等,都是源自论坛,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本着客观真实的态度严格查证,很容易就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