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专篇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

ID:40355450

大小:359.5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31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_第1页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_第2页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_第3页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_第4页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十六 海绵城市设计篇16.1、项目概况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XXXXX,北临XX大道,西侧、南侧、东侧现状均为田地和水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城目规划用地呈矩形,南北宽112.81米,东西长194.65米,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标高高于XX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086.66㎡,场地内高差整体呈南高北低。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沿道路两侧雨水井收集,由暗管排入北面黄桥大道市政管网。16.2、设计原则(1)、安全第一,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2)、因地制宜,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3)、雨污分流,实现雨水资源化,改善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2、;(4)、在经过审批的管线综合规划基础上合理布局LID设施,避免冲突;(5)、协同排水、道路、景观、建筑、施工等专业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落实到位;(6)、综合考虑适用与技术先进,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16.3、设计依据《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DBCJ004-201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3、50014-2006(2016年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J113-2011经过审批的项目管线综合规划甲方提供的项目总平面图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范围16.4、设计标准16.4.1、雨水管网设计标准16.4.1.1、雨水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汇水面积(ha);-设计暴雨强度(L/(s*ha))。16.4.1.2、暴雨强度公式Q=1392.1(1+0.55lgP)/(t+12.548)0.5452(升/公顷·秒)式中:—设计暴雨强度(L/(s*ha));—设计降雨重现期;—设计降雨历时(min)。16.

4、4.1.3、设计降雨重现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本项目场地采用三年,屋面采用五年。16.4.1.4、径流系数:根据用地类型,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取值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流量径流系数。LID设施规模计算采用雨量径流系数,参照《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取值,具体如下表所示:16.4.2、内涝防治标准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主管部门要求,本项目设计方案应该能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重现期。地面积水设计标准为:(1)、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2)、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防治措施:(1))、采取植被控制、滞留

5、池控制、渗滤系统等工程性措施,合理规划布局增大植被和可透性铺地的面积,确保各区域雨水排水通道顺畅。(2)、强化排水设施日常管护,购置更新排涝维护设备,提高管护效率和应急排涝抢险能力。(3)、加强科学化管理和应急响应,对已经形成内涝的区域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增加应急人员,进行车辆人员疏导、救助,及时疏通排水系统。(4)、排水设施必须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不得混接。对低洼地段和易出现内涝区域,适当增设排水管网,确保主干管、支干管、末梢管有效连接、体系配套。16.4.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面源污染负荷削减目标(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24.14mm(参照《长沙市低影

6、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取值);(2)、面源污染负荷减少60%及以上(以SS计);16.5、场地竖向详13.1条16.6、排水方案16.6.1、雨水管网方案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根据设计地形及用地性质、结合管线综合规划将本次设计范围雨水排水划分为1个区域,排入市政雨水管。16.6.2、LID设施方案本项目采用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雨水管网系统与LID设施相结合,在主要道路上敷设雨水管道。当小雨时,建筑屋顶的雨水通过屋面径流进入屋面雨水管,断接至建筑周围的LID设施中,并在雨水管出口处设置碎石消能措施;部分下渗至土壤中,部分通过盲管收集排入雨水井

7、中;道路雨水通过设置在路边的植草沟、线性排水沟或者散水收集后排入LID设施中,当降雨量超过设计雨量时,LID设施将雨水溢流至雨水管网。项目雨水径流组织如下图所示:本项目LID设施布设根据容积法、推理法和水量平衡法等进行严格计算,以保证LID设施平面和规模科学合理。本项目LID设施包括生态滞留设施(含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植草沟、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16.6.2.1、生态滞留设施本项目生态滞留设施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