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

ID:40355916

大小:36.8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31

逻辑学基本知识_第1页
逻辑学基本知识_第2页
逻辑学基本知识_第3页
逻辑学基本知识_第4页
逻辑学基本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逻辑学基本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逻辑学基本知识一、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他是一个学生。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概念与语词有区别: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和共同性;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他在上课----------------听课和讲课(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偷”与“盗”“诉讼”与“打官司”多词一义“妈妈”与“母亲”外

2、宾宴会上的什锦汤,客人看着里面洁白、光滑、滚圆的鸡蛋,就问这是什么?“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巧用概念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写文章,文章生动。可以据此鉴赏文章,赏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判定逻辑推理是否正确。(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范围,说明对象有多少。学生内涵是“在学校读

3、书的人”;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已满18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是已满18岁。“已满18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18周岁生日的人。本案被告人是在18周岁生日这一天作案的,不在“已满18周岁”的外延之内,所以不适用死刑。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

4、分。三、概念的种类(一)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事物,分为:1、实体概念如饭、菜、铜钱2、属性概念如香味、声音等一天阿凡提外出,路过一穷人家。穷人见到阿凡提,就请他帮助。巴依说我闻了他饭店里饭菜的香味,叫我付钱。你能去帮我说几句公道话吗?”阿凡提把钱袋放在老板面前摇一摇,钱声摇一摇,走了。“闻了饭菜的香味,要付钱,听了钱袋里钱的响声,收到钱了。”逻辑问题:他们混淆了概念的种类,把实体概念混为属性概念。(有意混淆的叫“偷换概念”)(二)据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1、集合概念(反映由一定数量思维对象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

5、概念)如联合国、第三世界、共产党、陪审团、中华民族集合概念反映的是整体属性,这个整体属性不被其中的某个个体所具有。2、非集合概念如国家、法律、共产党员、陪审员非集合概念不具备整体属性,只具备个体属性注: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逻辑问题。中国的河流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长江是中国的河流,所以,长江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第一个“中国的河流”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中国的河流”是“非集合概念”混淆(偷换)概念就是混淆(偷换)内涵练二:区分下列的概念:2.①中国人民具有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力。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

6、人民。3.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4.人贵有自知之明。5.某学生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批评他偷懒,他辩解说:“中国人是勤劳的,我是中国人,谁说我不是勤劳的?”(所以我是勤劳的,四概念)6.甲对乙说:“我今天上午到王府井书店买了三本书籍,回来时路过天安门,看到广场上摆放了二十多万盆花卉。”四、运用概念的逻辑错误1、歧义概念:因概念反映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而产生的歧义。如:1898年,中国清政府和德国签署了《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中约定德国可以获得“山东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开采权……”歧义①清政府:“铁路

7、沿线的两侧总共30里”②德方:“铁路沿线的每一侧各30里,总共60里。”③“30里”是“英里”还是“华里”?2、混淆概念:由于“不知”导致的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不恰当运用。例:有人把“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理解为“抨击”甚至“打倒”,歪曲了“理性批判思维”的本意。甲:北京的长城景点是一天游览不完的。乙:八达岭是北京的长城景点,一天完全可以游览完。1英里=3.2187华里3、偷换概念:把本质不同的概念故意当作“同一”概念来理解和运用。例: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不可战胜。人都有隐私权,所以我隐瞒罪行。——由偷

8、换概念导致转移(偷换)论题五、概念的周延性(一)概念的“周延”与“不周延”若概念的语义所指断定(肯定或否定)了概念的全部外延,该概念的外延就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如:1、“马”是动物。2、有的“称为马的动物”不是“马”。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两个“马”的外延都是周延的,而“称为马的动物”则没有断定概念所指的全部,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