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ID:40360659

大小:51.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1

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_第1页
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_第2页
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_第3页
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_第4页
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9页仅供参考[整理]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一、工程概况由浙江中宇潞阳瑞龙项目部承建的潞阳瑞龙公司回风立井井筒现已成井至226m,工作面垂深226m。2012年4月25日17时,在对工作面进行边探边掘的施工过程中,钻孔出现涌水,经监理部、矿方地测部派专人下井实测,涌水量为10.2m3/h。井筒施工已无法正常进行。为此,项目部在抓紧时间排水的同时,与矿方协商沟通后,确定采用提前注浆措施治水,达到提前封堵K2上灰岩裂隙

2、水目的。为了安全有效顺利地完成本次注浆工作,特编制本次注浆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二、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地质概况目前井筒施工到“上统太原组(C3t)”,该组地质概况为:自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属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全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93.76-132.35m,平均129.03m。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3-5层石灰岩及12层煤组成。灰岩一般为4层,层位稳定,可作为良好标志,自下而上编号为K2下、K2、K3、K4,,本次注浆主要封堵该组岩裂隙水。 2、水文地质概况本次探水孔涌水为基岩段掘砌以来第一次出水,井筒实

3、测地层与井筒预测地柱状图地层基本相符,但通过实际涌水量来看,岩层含水层涌水量与提供的涌水量差别较大。根据经验公式,取两倍的钻孔涌水量为井筒预计涌水量,即:井筒涌水量Q=20.4m3/h。三、注浆布孔及深度第8页共9页仅供参考[整理]回风立井井筒注浆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一、工程概况由浙江中宇潞阳瑞龙项目部承建的潞阳瑞龙公司回风立井井筒现已成井至226m,工作面垂深226m。2012年4月25日17时,在对工作面进行边探边掘的施工过程中,钻孔出现涌水,经监理部、矿方地测部派专人下井实测,涌水量为10.2m3/h。井筒施工已无法正常进行。为此,项目部在抓紧时间排水的同时,与矿方协商沟

4、通后,确定采用提前注浆措施治水,达到提前封堵K2上灰岩裂隙水目的。为了安全有效顺利地完成本次注浆工作,特编制本次注浆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二、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地质概况目前井筒施工到“上统太原组(C3t)”,该组地质概况为:自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属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全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93.76-132.35m,平均129.03m。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3-5层石灰岩及12层煤组成。灰岩一般为4层,层位稳定,可作为良好标志,自下而上编号为K2下、K2、K3、K4,,本次注浆主要封堵该组岩裂隙水。 2、水

5、文地质概况本次探水孔涌水为基岩段掘砌以来第一次出水,井筒实测地层与井筒预测地柱状图地层基本相符,但通过实际涌水量来看,岩层含水层涌水量与提供的涌水量差别较大。根据经验公式,取两倍的钻孔涌水量为井筒预计涌水量,即:井筒涌水量Q=20.4m3/h。三、注浆布孔及深度第8页共9页仅供参考[整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现有的设备、能力,以及其它经济效益、时间及工期,本次注浆采用提前在工作面直接堵漏注浆,利用岩帽注浆,由于井筒到底的深度还剩44m,而伞钻钻孔能力为6m,因此,注浆施工按照:每次施工工作面向下推进4m之后,在井筒荒径轮廓内周边眼位置布孔,钻孔向外倾斜,径向倾角为5o~10o,

6、孔深3500mm,以保证在井筒荒径轮廓线之外形成一定厚度的注浆壁。钻孔深度根据含水层的厚度及设备能力,采用边探边掘、边注浆的施工方法通过。 四、注浆参数  1、根据第一次出水后的实测静水压力为19.2kg/cm2,来确定本次注浆的压力注浆压力取静水压力的1.5倍,即28.8kg/cm2。  2、注浆孔数             N=[π(D-2A)]/L        式中D---井筒荒径,m  D=5.8m        A---注浆孔与井壁距离,A取0.1m,L---注浆间距,设计为3m        代入上式得注浆孔数N=5.86个,取6个。   3、浆液注入量    

7、         Q=AπR2Hηβ/m式中Q---浆液注入量,m3  A---浆液消耗系数,取1.5 R---浆液有效扩散半径,设计扩散距离为3m;钻孔至井中的距离为3m,有效扩散半径为3m+3m=6m。             H---注浆段总高度,取44mη---岩层裂隙率,取2%            第8页共9页仅供参考[整理]β---浆液充填系数,取0.85m---结石率,取85%代入上式得Q=149.21m3,需用水泥:149.21×0.75=111.9吨。 五、注浆孔施工用YT-28型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