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

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

ID:40372476

大小:50.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1

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_第1页
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_第2页
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_第3页
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_第4页
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8页仅供参考[整理]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治措施一、路基网裂(一)原因分析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2、路基碾压时土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土;3、路基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4、路基下层土过湿。(二)预防及处治措施1、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加石灰、水泥改性处理措施;2、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时碾压;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

2、失;4、若因下层土过湿,应查明其层位,采取换填土或掺加生石灰粉等技术措施处治。二、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一)原因分析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古河道处;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不均;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6、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二)预防措施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l:5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并压实;5、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6、软弱层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第7页共8页仅供参考[整理](三)处理措施采取边坡加设护坡道的措施。三、路基横向裂缝路基出现横向裂缝,将会反射至路面基层、面层,如不能有效预防,将会加重地表水对路面结构的损害,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一)原因分析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

4、大于26的土;2、同一填筑层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3、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4、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二)预防及处治措施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当选材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2、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3、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4、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层的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小于8cm。四、路基压实度不够(一)原因分析1、压实遍数不够,压路机质量偏小;2、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5、3、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4、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或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5、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6、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不同类别土的混填;7、填土颗粒过大,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二)预防及处治措施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压实遍数符合规范要求;2、选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4、填筑土应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5、当下层因雨松软或干燥起尘时,应彻底处治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施工;6、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堤填料,填料的

6、最小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路基填料强度指标第7页共8页仅供参考[整理]填挖类型路床顶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方0~30cm830~80cm580~150cm4>150cm3零填或挖方0~30cm830~80cm57、不同类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一般不宜小于0.6m;8、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通常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五、路基“弹簧”路基土压实时受压处下陷,四周弹起,呈软塑状态,体积得不到压缩,不能密实成型。(一)原因分析1、填土为粘性土时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2、碾压层下有软弱层,

7、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至上层;3、翻晒、拌和不均匀;4、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树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5、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壤”。(二)预防及处治措施1、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2、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3、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