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ID:40384084

大小:1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1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_第1页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_第2页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_第3页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_第4页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上林县明亮二中韦明香【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都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

2、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分析】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和声速。2.借助探究活动增强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3.通过过程感受激发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音乐(千差万

3、别的声音)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二、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师):创设问题,引发表现欲和求知欲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生):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师):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三、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

4、情况有何不同?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生):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师):多媒体课件放映:齿轮敲打塑料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认知概念。四、活动3:辨别声音(师)(生):(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生):阅读课本:(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音色五、阶段小结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2.声音的响度与

5、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4.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5.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六、想一想,议一议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2.“震耳欲聋”是指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是指_______很高。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他们的声音有哪些要素不同?有什么不同?4.听起来感觉不同的两个声音,可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七、课堂回顾(生):整理归纳、形成结构、自主表述教后反思:在宽

6、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视频、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给在座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声速的测量方法。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第一,以听声为主线,通过莫扎特交响乐播放、击鼓、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

7、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第三,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第四,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8、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在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