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

ID:40391438

大小:417.60 KB

页数:104页

时间:2019-08-01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_第1页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_第2页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_第3页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_第4页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主讲人: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8年第一部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1.燃烧的定义: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同时释放火焰或可见光。2.火灾的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条件:氧化剂、可燃物和点火源。4.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火灾中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体可燃物)通常先是蒸发为可燃蒸汽,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二

2、、火灾的分类《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燃烧特性分4类:A类火灾:固态物质火灾(木材、棉、毛、纸张等)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溶化固态火灾(汽油、柴油、乙醇、沥青、石蜡等)C类火灾:气体火灾(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等)D类火灾:金属火灾(钾、钠、镁、钛、锂、铝镁合金等)三、闪燃、阴燃、爆燃、自燃闪燃:可染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不

3、同,分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四、闪点、燃点、自燃点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态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五、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1.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及设计阶段就可以考虑火灾可能的危险,进行安全预评价;对已有工

4、程进行现状评价,确定人员和财产的火灾安全性能;对于工程材料和建筑结构可以进行阻燃处理;一旦火灾发生,要及时、准确地发现,并防止误报警;发现火灾之后要合理配置资源,迅速扑灭火灾;一旦火势进一步扩大,须立即启动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阻燃阻燃技术主要通过阻燃剂使聚合物不易着火,如果着火也使其燃烧速度变慢。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六、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七、火灾探测原理与方法1.火灾探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本身并不能影响火灾的自然发展进程,主要作用是及时将火灾迹象通知有关人员,以便

5、准备疏散或组织灭火,通过联动系统启动其他消防设施。2.火灾探测原理火灾探测原理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八、灭火原理、灭火方法1.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原理可以归纳为4种,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化学过程。所有灭火方式都是上述4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2.灭火的基本措施所有的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3个条件同时存在,所能采取的基本措施是(1)控制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消除点火源;(4)阻止火势蔓延。3.灭火剂(1)气体灭火剂。早期气体灭火剂采用

6、CO2,后来逐渐用卤代烷代替CO2。由于卤代烷破坏臭氧层,现今推广七氟丙烷灭火剂和混合气体IG-541(氮气、氩气、CO2组合)灭火。(2)泡沫灭火剂。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系统替代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是当今的发展趋势。第二节点火源及其控制一、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点火源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点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集等。二、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

7、成因第三节生产场所的防火安全一、生产场所危险性分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1.甲类——①闪点小于28℃的液体;②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③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④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⑤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⑥极易引起燃

8、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⑦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2.乙类——①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②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③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④不属于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