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

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

ID:40407082

大小:5.01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8-01

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_第1页
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_第2页
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_第3页
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_第4页
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一)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艺术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不仅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样表现为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与消费的过程。在艺术活动中,艺术的接受与消费占有重要地位:A、艺术接受和消费在现实性上是艺术活动的完成。B、艺术接受与消费在潜在意义上同时是整个艺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C、艺术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之中。2、艺术接受方式与艺术的本质艺术

2、本质: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方式。艺术所以为艺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与艺术消费和接受联系在一起的;创作主体和作品与接受消费主体构成了特定的对象性关系。艺术在接受方式上要求有特定的审美接受方式――审美态度与它相适应,从而使艺术作品在其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中的含义和价值并不只是感性的形式,而是一个包括知识、理想、人生态度、政治倾向和宇宙观的整体结构。3、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内在于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艺术的接受与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

3、(二)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1、艺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当艺术作品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1)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2)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2、艺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三)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根据:1、艺术作品在空间上、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同地域的接受者。2、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3、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

4、造。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构成了艺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二、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一)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1、“艺术世界”的构造:(1)“艺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1艺术家   提供了艺术作品。2批评家   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者”。3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4艺术史家5艺术世界中,各种艺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有艺术编辑、艺术教师、展览馆和博物馆的研究及管理人员、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等(2)各种艺术机构:展览馆、博物馆、画廊、

5、剧场、电影院、音乐厅、出版社、书店、艺术教育机构等等(3)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艺术世界的两个明显特点:(1)艺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2)艺术作品接受过程越来越复杂。2、“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中介性接受性主动性制度性与惯例性(二)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1、艺术展览馆2、新闻媒介3、艺术出版社4、艺术博物馆5、艺术市场6、艺术院校三、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作品。是艺术接受活动中的一个层次。1、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2、艺术批评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

6、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3、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艺术批评也是艺术接受的方式之一,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第二节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一、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的基础。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在艺术欣赏中:1、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2、充满着联想和想象。3、始终饱含着感情。二、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一)准备阶段1、定向与期待当接受者有了相应的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心理定向时,注意有了相应的方

7、向,同时对将要接受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期待。期待是比心理定向更进一步的接受和欣赏的心理准备状态。2、审美态度的形成接受者心理定向与期待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他审美态度的形成过程。审美态度也是接受者审美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二)初级阶段1、知觉――完形与弥散2、知觉――错觉(1)空间错觉(2)物像错觉及其他3、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三)高级阶段1、理解(1)理解和前理解(2)理解的循环(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2、体验在艺术作品接受过程中,体验既是最高级的阶段,也是最能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本质特征相吻合的接受方式。3

8、、回味富有审美魅力的作品会在很长时间一直以表象的形式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供我们回味思索。三、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时,这种现象称为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