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文化专题如意

中古文化专题如意

ID:40414165

大小:1.12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8-02

中古文化专题如意_第1页
中古文化专题如意_第2页
中古文化专题如意_第3页
中古文化专题如意_第4页
中古文化专题如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古文化专题如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意“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据故宫博物院资料,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不求”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

2、设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起源“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多呈S形,类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状。“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传统工艺美术制品。其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如意-中国发展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这期间非常走红,成为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它与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在器型上相结合,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现,将玉的坚润不渝美德

3、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为主流;唐代发展为柄身扁平,顶端弯折处演变为颈部,柄首为三瓣卷云式造型。从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可以推测出当时的玉如意有随身佩带之大小。清雅悠闲之时,文人雅士吟诗咏赋,和着“如意舞”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物。紫檀嵌象牙龙纹如意明清到了明、清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而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头尾两相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

4、微曲,造型美观华丽。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载:“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清乾隆,鹤顶红灵芝如意清乾隆,八成金累丝万年如意清乾隆铜鎏金錾刻八吉祥纹镶翡翠碧玺如意如意—分类及应用按品类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在皇帝选妃时,若将如意交入一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后;民国时代,如意成为贵重礼品,富有之家相

5、互馈赠,祝愿称心如意。清珐琅铜如意鎏金铜胎掐丝珐琅“三多”如意清中期黄玉雕蝙蝠纹如意按图案如意图案,以喻吉祥之意,例如年年(鲶)如意、万(万年青)事(柿)如意、吉祥(大象)如意、平安(花瓶)如意、四艺(琴棋书画)如意、必(笔)定(锭)如意、四合(四个)如意等等,它们被古代的绘画、建筑、家具、服饰、玉器、瓷器、竹木牙雕广泛运用。清炉钧釉九芝如意按材质如意的材质极为多样,各色玉石、金、银、铜、铁、犀角、象牙、竹、木、陶瓷等等应有尽有其中玉石如意就分为翡翠、白玉、青玉、碧玉、墨玉、水晶、孔雀石、玛瑙、珊瑚等青白玉龙首带钩如意首带钩各一件青铜如意

6、碧玉如意按装饰手法装饰手法也异彩纷呈,尤其是配以各种所谓“中国结”,如盘长结、铜钱结、蝴蝶结、喜结、寿结等,不仅有和谐的视觉效果,也增添了如意的韵味。黄玉灵芝如意清象牙雕节节高如意金錾花如意金錾花如意按木柄质地如意的木柄质地分紫檀、花梨、黄杨、黄檀及檀香木等十余种,有的雕刻有吉祥图案,有的镶嵌金银丝花纹,也有素面无纹饰的。清乾隆白玉三镶八仙过海如意黄杨木雕太平有象如意翡翠如意“翡翠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物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之,在清朝时,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

7、结一长柄而来。最初的“翡翠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仗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在古代,“翡翠如意”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作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佛僧讲经时,常用“翡翠如意”作随身携带的道具。清代,“翡翠如意”在宫廷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翡翠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顺利;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翡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

8、好,国泰民安。在帝后、嫔妃的寝室中均有“翡翠如意”,以颐神养性,兆示吉安;特别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宫中万寿,中秋元旦时节,都需要臣下敬献数量不少的“翡翠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可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