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国情与发展

中国知识国情与发展

ID:40417601

大小:218.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2

中国知识国情与发展_第1页
中国知识国情与发展_第2页
中国知识国情与发展_第3页
中国知识国情与发展_第4页
中国知识国情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知识国情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中国知识国情与发展知识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发展战略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人类的发展本质是人类知识能力的发展,知识国情是新世纪的重要国情,它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一中国的知识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交流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包括本国生产知识的能力和利用外国知识的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决定于人力资本状况;知识交流能力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传播知识的能力。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知识状况的有三个方面:科技实力、教育产业和信息产业。(一)科技实力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科技事业大发展,中国

2、的科技实力明显提高,已成为世界科技大国。主要表现1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技指标大幅度增长,呈现巨大的发展潜力。2006年中国科技人才总数约为4246万人,居世界第一位,超过美国的4200万。2006年底中国的研发投入总额将超过136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研发投入第二大国,中国用于研发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6%。中国论文数量排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5位。2中国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大大超过GDP增长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从1990年到2007年增长率约为24%(1990年-2002年为23%,2002-2007年为27%)。(二)教育

3、发展状况建国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世纪末,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已经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本大国。主要表现1中国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世界上总人力资本最大的国家。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明显提高,由1982年的4.61年提高到2003年的7.36年,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估算,1978年中国人力资本是21.4亿人年,2003年则达到了66.92亿人年,是1978年的3.1倍。2高校在校生人数超过美国,是高等教育规模第一大国。2003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生已超过美国,达到居世界首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3.4%提高到2008年的23.3%。(三)信

4、息产业发展状况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起点低,但是发展势头迅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中国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消费国。主要表现1电信服务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固定电话用户从1978年的200万户起步,2006年固定电话发展到3.8亿户;移动电话1990年中国仅有2万用户,1997年突破1000万户,2006年达到4.4亿户。电话拥有量达到8.2亿,世界第一。2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广、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从互联网诞生以来,中国的网民呈爆炸式增长,平均每半年翻一番,1997年中国的网民数不足100万人,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3.3

5、8亿,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二中国的知识发展差距与知识追赶尽管中国的科技、教育、信息等产业的发展迅速,知识资本快速增长。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在知识发展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知识差距。整体来看,中国目前知识发展水平处于世界中下等水平,同高知识水平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是技术知识引进和吸收大国,而不是技术知识创新大国,目前仍然属于知识资源小国。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1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差距十分显著。中国平均每百万人口当中居民申请专利数为美国的1/22,日本的1/93;中国每百万人口发表论文数是美国的1/42,日本的1/28。2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交流与获取信息

6、能力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中国计算机普及率为美国的1/24,日本的1/14,韩国的1/21;中国网络普及率为25.5%,与美国、日本和韩国80%以上的网络普及率仍相差较远。知识发展战略是中国的新追赶战略当前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知识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称之为“知识发展战略”。中国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不必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再实现信息化;而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在一起,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即实行知识追赶战略。具体措施1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本知识服务均等化。2加快促进知识的普遍应用。3增强总体知识创新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