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上海)

考察报告(上海)

ID:40420789

大小:3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2

考察报告(上海)_第1页
考察报告(上海)_第2页
考察报告(上海)_第3页
考察报告(上海)_第4页
考察报告(上海)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察报告(上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察报告为进一步推进玉林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根据公司计划安排,我们于7月3日至9日分别到上海、无锡、华西村、周庄、苏州、乌镇和杭州进行了考察。通过几天的考察参观学习,我们亲身感受了华西村和乌镇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亲耳聆听了华西村率先发展和乌镇稳步发展两个不同的先进经验,亲眼目睹了华西村和乌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一边是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一边是休闲宁静的乡村生活。双方的巨大发展变化不仅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深思,触动很大,感受很深;双方的发展经验,让我们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现将考察情况和体

2、会报告如下:一、华西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华西村经过近5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已经实现了“三化三园”(美化、绿化、净化),中心村老百姓已经过上了“八有”(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保养、住有宜居、信有手机、行有好车、路有大道)的幸福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他们的主要经验是:1、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华西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吴仁宝老书记在其中发挥

3、了非常突出的核心作用。没有吴仁宝书记,华西村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正是由于有吴仁宝这样的好带头人,华西村才先后实现了“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因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9必须自始至终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农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好带头人。1、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与文化建设一起抓。华西村在全力追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把文化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其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并收到了极为显著的效果。他们探索和总结

4、出了“一分五统”、“三化三园”、“一棚四馆”、“五条标准”、等简明扼要、易于记忆、通俗易懂且针对性、操作性又极强的发展思路,并将其上升到一种特色文化来建设。其中:“个人富不算富,集体富才算富;一村富不算富,全国富才算富”,“家有黄金数顿,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等虽然十分朴素,没有豪言壮语,但很能感化人、感染人、影响人。1985年,他们就提出了“六爱”教育,1988年就成立了国外没有、国内唯一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1989年就编写了“华西村歌”,1995年就编写了“十富赞歌”、

5、“十穷戒词”,此外,他们还组织成立了“特色艺术团”,自编自演各种寓教于戏的节目,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境界得到升华、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于个别“不想户”,他们还专门开办了“双扶”培训班,包吃包住还发工资,教育意义和文化效应作用十分明显。3、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华西村正是立足本地实际,从发展本村经济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农村与农村的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资源优势也不一样,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找准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走上共同发展的新

6、农村建设之路。4、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9要坚持制度创新。华西村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建立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的管理体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

7、越来越大。5、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发展农村经济。华西村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把华西建成了年产值超过400亿元,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发展了,华西村富裕了,华西村有了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华西村才有效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让华西的村民不愿做市民而更愿意做村民。因此,农村要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做起。华西的实践证明,只有走集体经济道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农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有效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并实现共同富裕。二、乌镇

8、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乌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走进乌镇,如同走进了梦境一般,古街,小桥,流水,青瓦房,茅盾故居……一派清末民初时的江南水乡景象。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