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

ID:40421009

大小:218.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2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_第1页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_第2页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_第3页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_第4页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花岗岩分类及成因花岗岩类类型多,分布广,差异大,自Real(1956)提出花岗岩分类以来,地质学界对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一直存在着异议,从早期简单的二分法,即将花岗岩分为岩浆的(有单岩浆花岗岩和双岩浆花岗岩之分)和花岗岩化的(有深熔花岗岩和交代花岗岩之分)两大类,到经典的I-S-M-A分类法,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现就各分类方法做简要叙述1.早期二分法[1]B.W.Chappell和A.J.R.White(1974)根据对澳大利亚东部塔斯曼造山带花岗岩的研究,提出将花岗岩分为I型和S型两种不同成因

2、类型,这种分类大致分别相当于S.Ishihara(1977)所划分的“磁铁矿系列”和“钦铁矿系列”花岗岩。I型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来自未经地壳风化作用的岩浆岩,S型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来自壳层沉积物质。这些分类已经具体考虑了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但并没有同其产出的构造地质环境相结合。2.槽-台学说与花岗岩成因分类2.1三分法(徐克勤)[2]徐克勤等(1982)将花岗岩划分为三大成因系列:第一类为地槽沉积物经交代、变质和花岗岩化而形成的大陆地壳改造型花岗岩;第二类位于大陆边缘活动带或大陆内部断裂带,与安山岩

3、浆或基性岩浆有关,为不同程度地受到陆壳混染同化及混熔作用而形成的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岩;第三类产于深断裂带或裂谷带,为与超镁铁质岩石及基性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幔源型花岗岩。这三大类花岗岩(陆壳改造型、过渡性地壳同熔型和幔源型)与构造环境是相关联的。(1)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在该类花岗岩分布的地区没有见到它们与基性侵人岩或喷发岩(玄武岩)、中性侵人岩或喷发岩(安山岩)的共生关系。这一成因系列的花岗岩类中一般以正常花岗岩为主,但也较常出现非正常系列的二长花岗岩、富斜花岗岩、富石英的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

4、英云闪长岩等。但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等则较少见。(2)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这一类花岗岩往往是从中基性岩到酸性的花岗岩,如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大陆上的深断裂带,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区的侵人岩,常是这样的一套岩石,伴生的也有少量基性岩石。(3)幔源型花岗岩:多呈偏铝质的斜长花岗岩小型侵入体与玄武岩伴生,属于此成因系列的多为碱质花岗岩系列。2.2三分法(杨超群)[3]根据形成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花岗岩分为三个大类和若干个亚类,每一大类均包含若干小类。(详见表1)表1花

5、岗岩的地质环境-成因分类地质环境类型成因类型主要岩石类型构造环境区域应力场控岩构造造山运动类型板块俯冲型壳源重熔型酸性花岗岩挤压张性断裂断块造山或断裂造山壳源混合源(以幔源为主)同熔型中酸性花岗岩裂谷型大陆裂谷型幔源分异型碱性花岗岩拉张张性断裂非造山大洋裂谷型混合花岗岩地槽型冒地槽型岩壳幔混合源(以壳源为主)花岗岩化型原地变质一交代亚型混合岩挤压—剪切穹隆褶皱造山准原地-半原地熔融侵入亚型混合花岗岩异地侵入亚型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优地槽型壳幔混合源(以幔源为主)花岗岩化型原地变质-交代亚型英云闪长质

6、和奥长花岗质灰色片麻岩(T-T岩系)穹隆异地侵入亚型张性断裂杨克群(1995)将板块构造的理论与槽-台学说相结合,并将之前的三种分类进行了细化,进一步阐明了各类花岗岩与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3.板块构造理论与花岗岩分类对于花岗岩的成因,至少有一点是许多学者所公认的,即无论是重熔作用还是交代作用,都需要有相当可观的能量输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当地壳深部发生超变质作用时,其温度或水的浓度均不足以使重熔作用发生。至少在缺少来自地慢岩浆作用参与的情况下,是不能发生重熔作用的((G.C.Bronn,197

7、8)。目前看来,板块构造理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能量的来源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地幔中贫钾贫水的问题。带有H2O和K2O的洋壳在俯冲带不断地沿海沟向下俯冲,插入到陆壳或洋壳底下穿入软流层,并被软流层呈高温和高压状态的基性物质所熔化或同化,同时,俯冲带附近的沉积层也被强大的液流体所浸润,从而发生交代作用生成S型花岗岩。同样,玄武岩浆亦可受到改造或分异成I型花岗岩。板块运动的方式不仅提供了巨大的能量,而且也提供了饱含二氧化硅和碱质的热液,从而为花岗岩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至于块内部,由于深部物质差异的调

8、整及远距离的构造应力热效应,因而使大陆内部深大断裂带及薄弱地带受到挤压—剪切,导致地幔物质上升,并发生去气、去碱作用,或使地壳物质发生交代和重熔作用而形成花岗岩[1]。W.S.Pitcher(1984)指出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代表着不同的活动带,并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将花岗岩划分出五种类型:(1)M型花岗岩—产于大洋火山岛弧内的斜长花岗岩。(2)I型花岗岩(科迪勒拉)—形成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板块边缘的中酸性岩石组(3)I型花岗岩(加里东)—形成于造山期后隆起带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