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液体的压强

10.2 液体的压强

ID:40424032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2

10.2 液体的压强_第1页
10.2 液体的压强_第2页
10.2 液体的压强_第3页
10.2 液体的压强_第4页
资源描述:

《10.2 液体的压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0.2液体压强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中学刘静波一、设计理念1.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的要求。但这一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的感受“无奈”,联系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

2、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

3、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教学重点探究式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类比法教法探究式教学教具和媒体多媒体,压强计,自制“可乐瓶”烧杯,水,刻度尺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老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

4、;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为什么说有?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1.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

5、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①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的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③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③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的承受。现在以“无奈的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人在社会中、羊在圈中、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熟悉的学习是如何无奈的承受

6、?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

7、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液滴的感受?  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滴所在的环境(液体的种类)有关。  4.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5.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型管中出现高度差,我

8、们看到“U”型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