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杠杆》教学设计——璧山中学张瑞

《12.1 杠杆》教学设计——璧山中学张瑞

ID:40425506

大小:2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2

《12.1 杠杆》教学设计——璧山中学张瑞_第1页
《12.1 杠杆》教学设计——璧山中学张瑞_第2页
《12.1 杠杆》教学设计——璧山中学张瑞_第3页
《12.1 杠杆》教学设计——璧山中学张瑞_第4页
《12.1 杠杆》教学设计——璧山中学张瑞_第5页
资源描述:

《《12.1 杠杆》教学设计——璧山中学张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2.1杠杆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设计者璧山中学张瑞设计理念本节内容颇多,并且都非常重要。在本堂课前,已经上过一节概念课,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杠杆的五要素,并且学会了画基本的力臂。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主要设计了两个重要的考点:1.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本节课内容不多,但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对物理知识定律有一个深刻了了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回顾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2)经

2、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的杠杆的使用。(2)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生活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2)能准确找出并画出力臂。难点: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归纳、对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情景引入:如果你是一只很饿的兔子,但是这个这个萝卜必须分成两块,你只能吃其中的一块。你想了个办法

3、,把它放在一个支点上静止时A或者B谁更重?大部分学生学生回答:一样重部分学生回答:B更重与学生前概念不符,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要想知道谁更重,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知道答案了。【复习回顾】1.杠杆的概念2.杠杆的五要素演示:力臂的画法二、概念教学【概念教学】举例:跷跷板师:我们坐跷跷板时,跷跷板一上一下运动,可以让它静止吗?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问:倾斜的不动的杠杆,是否是杠杆平衡?师:那在什么条件下杠杆才平衡呢?平时坐跷跷板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是不是一定要两个体重相同的人坐才能使杠杆平衡?问

4、:那小孩子和大人怎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引导:这个坐的位置不同,杠杆的五要素中什么发生了改变?说明杠杆的平衡不仅是和力的大小有关,还和力臂有关。生:可以!只要静止就是平衡,不管它是倾斜还是水平生:不是,小孩和大人坐也可以平衡生:大人往前坐,小孩靠后坐生:力臂发生了改变由学生熟悉的跷跷板游戏,猜想杠杆平衡时就是可以用来计算产生的力的大小的时候,进而提出问题: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一、实验猜想:F1、F2、l1、l2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二、实验操作引导:1.改变F1、F2、l1、l2,使杠杆平衡。明确目的是要测出F1、F2、l1、l2演

5、示:倾斜平衡和水平平衡。问:采用哪种平衡?为什么?水平平衡的优点:(1)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力臂。(演示画力臂)(2)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可在习题中提出)2.如何测F1、F2、l1、l2?三、进行实验(5min)学生都是通过两边挂钩码,测出力臂学生:不可以,钩码都挂在同一边,无法水平平衡了。学生恍然大悟:两个力,一个挂钩码的力向下,一个力用手提着向上。生:弹簧测力计1.学生实验,教师巡回解疑指导2.问:大家做的都是力在支点两侧的,力可不可以在支点同侧呢?问: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老师没有说两个力一定都是方向向下哦?问:很好,那我手提着的这个力如何

6、去测?1.学生再次实验,教师指导:弹簧测力计的用法、挂法四、展示实验数据同学们都做完了吧?抽一个小组的数据进行展示。总结:两个力在支点异同侧侧,两个力方向的关系。问:大家发现了F1、F2、l1、l2之间有何规律吗?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最终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使用公式时注意:(1)单位要统一(2)杠杆是否平衡要看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课堂练习: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利用数据发现内在规律的意识和与其他同学

7、协同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l1=3l2,F1是F2的__倍F1=15N,F2=75N,l1=15cm,l2=__解答疑惑一、课堂总结二、课前疑难抉择师:引导学生画出AB两块萝卜的重心,再作出各自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三、举一反三例: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F1方向的力最小B.沿F2方向的力最小C.沿F3方向的力最小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学生画出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出应该选A萝卜。因为A萝卜的力臂更小,说明力更大。学生

8、画出三个力的力臂,比较力臂长短这堂课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后思考如果弹簧测力计倾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