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ID:4043015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运动和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3)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

2、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2)通过作力的图示的训练,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本章时,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和惯性这个概念搞混了。实际上这是由于我们在教授这些知识时,没有认真加以区别所造成的。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

3、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如果一开始讲授时就注意加以区别,就不在于造成学生在思维上的混淆不清了。  本章在前章所学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摩擦力。其中二力平衡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理解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对于同一个物体,如果选择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一般是不同的。•例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

4、河岸和流水•2、平均速度及其计算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例2:张扬同学的家离学校3km,他早上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7点20分到达学校,途中曾遇到红灯等候2分30秒,张扬同学在到学校的这段路程中平均速度是m/s。•3、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一定要找到该力的施力物体。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例3:分析下面图的受力情况:AB•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叫惯性定律。•例4

5、: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时,小球将()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C保持绳子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能维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例5:用力推小车,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停止推车,小车的速度减小,直至静止,这说明()•A小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物体的惯性使物体停下来•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一些惯性现象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一

6、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物体惯性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切记:物体的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大时惯性大•B静止时物体没有惯性•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惯性随之也改变•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7、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不同点:①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在两个物体上;②平衡力不一定同时消失,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例7:用电线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静止时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A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C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D电灯对电线

7、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8、两个实验:•①探究阻力对物体的影响;•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四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