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压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ID:40431083

大小:2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2

压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1页
压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2页
压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3页
压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4页
压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压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单元教学设计第九章 压强 作者:彭广英     单位:官窑初级中学  课时安排: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中考要求:1.作图:知道压力的方向、懂得压力的作图。2.计算: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公式进行固体、液体压力、压强的计算。3.实验:(1)固体压强实验(2)液体压强实验4.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相关例子二.教学重点:1.固体压强实验2.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公式进行固体、液体压力、压强的计算。3.连通器的应用例子。三.教学难点:1.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固体、液体压力、压强

2、的计算四.教学方法:1.知识点填空   2.课件回顾  3.过关训练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教师活动<一>.知识网络和知识点:一、压力:1、定义:作用在物体_______的力2、压力的方向:总是_____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3、压力的作用点: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4、注意: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重力才等于压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压力。5.画出下列物体(水杯、手指、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的示意图。二、压强:1、定义:物体在_____上受到的压力2、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1Pa=1_______,表示物体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3、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还可同时增大和减小。请列举两个增加压强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4、减小压强的方法:与上述相反。请列举两个减少压强的例子。5.连通器:、通的容器。例如、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6、计算公式:P=____F/S___(适用范围:这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固体:水平面上的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G总=,液体:P=ρ液gh,对容器底的压力:F=P

4、S=ρ液ghSP:压强,Pa;F:___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___;ρ液: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1.引导学生回顾压力压强的概念、公式等内容,唤醒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2.教师行为:(1)附答案,让学生做完后可以马上对答案,并背诵相关知识和公式定理。(2)老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点拨,不用逐一评讲7.实验:(1)固体压强特点:①物体的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物体的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___,压力

5、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液体压强特点: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    作用且具有   流动性。①液体对容器   和    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③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④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    ;⑤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    ,压强越大。<二>利用课件梳理压力、压强的相关知识【课件】(PPT课件另列)利用幻灯片有条理地、高效地辅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三>课堂反馈1.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骆驼的脚掌长得很宽大B.菜刀刃磨得很锋利C.坦克装有两

6、条宽大的履带D.减少汽车的载重量2.如图4所示,两手指同时压住铅笔两端,大拇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食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A.F1<F2B.F1>F2C.p1<p2D.p1>p2乙F甲F乙甲3.如图所示,材料、粗糙程度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所受的拉力为F甲、F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p乙,底面积S甲>S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

7、p甲

8、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设计目的:1.检验学生对液体压强实验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懂得利用P=ρgh公式判断液体压强的变化。2.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公式求固体压强。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