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

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

ID:40432092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2

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_第1页
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_第2页
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_第3页
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_第4页
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两部分组成。首先以煮饺子为例生的时候沉在水底,熟了就飘在水面上,然后通过探究浮沉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得出规律,通过浸没的物体V物=V浸=V排,推导出浮沉情况可以由物体密度液体密度描述,最后学习浮力在轮船、潜艇、热气球实际中的应用原理。学情分析由于浮沉情况主要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理知识有了一定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对生活环境有相应的了解,但是了解的并不

2、全面,对于知识的定义和物理词语的理解尚有欠缺。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些引导,让他们渐渐掌握归纳、总结理论知识的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是培养他们内心情感和阅读能力很重要的时候,所以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等,以及对科学领域热爱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浮力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画力的示意图分析得到物体上浮、下沉的条件。(2)通过公式的推导得到物体的上浮、下沉、漂浮以及悬浮与被浸在的液体的密度的关系。(3)通过收集

3、、交流、分析,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轮船、潜艇、气球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推导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水、鲜鸡蛋、烧杯两个、食盐、搅拌棒、橡皮泥、多媒体。新课教学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浮力计算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浸没时:V浸=V

4、排=V物部分浸入时:V浸=V排

5、说上浮时是重力大于浮力;下沉时重力小于浮力,如果我们想证明,应该怎么做?  生:测量。师:对,我们可以测量出重力和浮力,然后进行比较。一、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师:我给同学们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溢水杯、玻璃瓶配重物、水……你能想到几种方法测出或计算出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呢?生:①可以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②可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G=mg求出物体的重力。师:那么你又有几种方法测出浮力的大小?生: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测出拉力;②用溢水杯,再测出溢出水的体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③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V1,在将重物

6、放入水中,记下此时液面到达的刻度V2,V2–V1=V排,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师:很好!大家的想法很多也很正确。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重力、浮力。我们首先研究下沉。(出示石块)你选择哪种方法测出重力、浮力?  生:我选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和浮力。(简单)  师:很好!下面大家动手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一当中。  表格一:物体的状态重力/N浮力/N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下沉GF浮F浮>G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实验的数据:重力多大、浮力多大?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师:通过同学们的数据,你能总结出物体下沉时的条件吗?  生:当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  

7、师:下面我们接着探究,(出示玻璃瓶)如何测出它的重力?那又如何测出它的浮力呢?还能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呢?  生:不能。  师:这时候你又会选择如何测浮力呢?  生: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V1,在将重物放入水中,记下此时液面到达的刻度V2,V2–V1=V排,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师:(教师演示)漂浮很简单,那要测玻璃瓶上浮时的V排,而且要浸没,怎么测量呢?  生:用针或者笔尖将瓶子按入水底。师:再提醒大家一点,为了测量重力更加准确,在每次测重力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