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正常与基本病变

影像学正常与基本病变

ID:40444832

大小:709.6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8-02

影像学正常与基本病变_第1页
影像学正常与基本病变_第2页
影像学正常与基本病变_第3页
影像学正常与基本病变_第4页
影像学正常与基本病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像学正常与基本病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呼吸系统检查方法:透视、摄片、CT、支气管造影正常X线表现:锁骨骨骼肋骨肩胛骨胸骨、胸椎胸部胸锁乳突肌:与肺尖部病变易混淆软组织胸大肌:中肺野处,有边缘与外界连系女性乳房与乳头:呈对称性,下缘较清楚肺正常变异:叉状肋肺:1、肺野:含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亮区,分:三野、三带影响肺野透亮度的因素:A、含气量:肺气肿—变黑肺不张、肺实变—变白B、血流量C、胸壁软组织的厚度D、病变小儿胸片2、 肺门:两肺中野的内带,左比右高1-2CM右肺门下角:右下肺动脉管径≤15MM肺A高压—管径增宽肺门角:左肺A弓:肺门舞蹈——见于肺充血3、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A、肺

2、V、支气管、淋巴管组成,下野内带最多,右下野肺纹理比左多而粗4、肺叶与肺段: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内段、外段下叶:背段、前基底段、内基底段、后基底段、外基底段左肺:上叶:前段、尖后段、舌段(上、下舌段)下叶:背段、前内基底段、后基底段、外基底段5、纵隔:气管前壁以前的结构——前纵隔上——T4——中纵隔中——T8食管前壁以后的结构——后纵隔下当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肺气肿及巨大占位性病变等导致一侧压力升高,可使纵隔推向健侧,而肺不张或广泛胸膜增厚等引起一侧压力减低,则可使纵隔拉向患侧。纵隔分区6、膈:肋膈角、心膈角右比左高正常变异:波浪膈、局限性膈膨升矛盾运动←膈

3、N麻痹7、肺实质与肺间质:肺实质(肺泡、肺泡管、肺泡囊)、肺间质(血管、淋巴管、支气管、肺小叶间隔、血管与支气管间的结缔组织)肺实质与肺间质基本病变:一、肺部:1.渗出与实变 :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是渗出。渗出是产生实变常见原因之一。病理基础:肺泡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所代替(炎性渗出液、血液及水肿液)。X线表现:密度不太高的较为均匀的云絮状影,边缘模糊,与正常肺间无清楚界限。(显影边缘不以肺泡壁为界)实变:体积不变,范围不定。有时可见到支气管气像。实变中心区密度较高,边缘区较淡。以浆液渗出或水肿为主的实变密度较低;以脓性渗出为主的实变密度较高;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实

4、变密度最高。支气管气像: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则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而在实变的影像中可见到含气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airbronchogram)。渗出性病变 两肺浸润型肺结核,两肺第1~2前肋间出现边 缘模糊、密度不太高的云絮状影肺实变(右中叶大叶性肺炎) 相当于右肺中叶密度均匀增高,后前位上,上缘清楚,下缘模糊, 侧位上呈三角形致密影,尖端在肺门区2.增殖(腺泡结节):肺的慢性炎症在肺组织内形成肉芽组织,为增殖性病变。由于增殖的成分多为细胞和纤维,故病变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楚。常见于肺结核和各种慢性肺炎。病理基础:腺泡内的气体被肉芽组织代替。

5、X线表现:腺泡呈结节样、梅花瓣样,其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没有明显的融合趋势,甚至多数病灶聚集在一起时,各个病灶的界限也较清楚。主要见于肺结核。增殖病灶:陈旧性结核3.纤维化:肺的纤维化多为肺急性或慢性炎症的后果和愈合表现。病理基础:肺组织被破坏以后,由纤维结缔组织代替。X线表现:呈索条状影,边缘锐利,密度高,僵直,与正常肺纹理不同,病变较大被纤维组织代替后,收缩形成密度高、边缘清楚的块状影。多见于肺结核及慢性炎症。4.钙化(calcification):一般发生于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多见于肺或淋巴结干酪样结核灶的愈合。某些肿瘤组织内或襄肿壁也可钙化,如肺错构瘤、肺包虫病等

6、。尘肺时肺门淋巴结、肺胞浆菌病及肺内转移性骨肉瘤也可发生钙化。X线表现:表现为高密度影,边缘锐利,形状不一。可为斑点状、块状或球形,呈局限或弥散分布。钙化5.肿块:肺肿瘤以形成肿块(mass)为特征。病理基础:肺泡内气体被肿瘤组织或肉芽组织代替。X线表现:肺良性肿瘤多有包膜,呈边缘锐利光滑的球形肿块,生长慢,一般不发生坏死。肺含液囊肿的X线表现与良性肿瘤不易区分,但含液囊肿可随深呼吸运动而有形态的改变。恶性肿瘤多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故边缘多不锐利,并可有短细毛剌伸出。由于生长不均衡,其轮廓常呈分叶状或有脐样切迹。生长快,可发生中心坏死。肺肿块 右肺外围型肺癌,肿块呈分叶状,

7、边缘清楚,密度均匀6.空洞与空腔空洞(cavity)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X线表现:为大小与形状不同的透明区。见于肺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病变、肺脓肿、肺癌及某些真菌病。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肺脓肿、肺癌及某些真菌病。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或洞壁周围的薄层肺不张所形成。依病理变化可分为三种:(1)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见于干酪性肺炎。(2)薄壁空洞:洞壁薄,壁厚<3mm。常见于肺结核。(3)厚壁空洞:洞壁厚度>3mm。见于肺脓肿、肺结核及肺癌。空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