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ID:40450073

大小:351.51 K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8-02

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1页
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2页
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3页
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4页
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转轨学习提示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1学习提示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作为世界经济整体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转轨国家(以苏联及其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为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对俄罗斯转轨的特点、原因、后果及教训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2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学习本章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是苏联、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严重弊端。3学

2、习重点和难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及其影响、激进转轨的原因、后果以及教训。难点是俄罗斯的经济前景。俄罗斯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比较丰富的能源资源、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比较强大的科技实力及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队伍等,但俄罗斯人口下降的势头非常明显,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投上阴影。4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第一节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第二节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第三节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第四节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轨5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转轨概况:前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其中俄

3、罗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地位最重要(它是国际法意义上的前苏联继承者,拥有核武器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俄罗斯虽失去前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但仍是世界大国,面积1710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工业和科技具有相当基础。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反法西斯的主力,经受14个帝国主义国家干涉和二战的考验,是世界第2经济强国。6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转轨产品经济观和计划经济取得的辉煌成绩,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否定商品和货币的重要作用,追求公有制的纯洁性;在经济发展上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4、坚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理论。7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转轨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权力过于集中,计划过于僵化;实行统收统支,不注意经济核算,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此外,官僚主义与教条主义盛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资源配置日益不合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苏联与俄罗斯的改革:自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经过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等5次较大的改革。8第一节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

5、集体化转入“战时经济”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9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新经济政策”1.实行工业国有化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3.实行“新经济政策”101.实行工业国有化背景具体政策工业国有化11背景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俄国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革命前的俄国,虽然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并形成了垄断资本,但远远落后于美、英、法等国家,并且是个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12工业国有化11月14日就颁布实施了《工人监督条例》,规定在工

6、业、商业、银行、农业、运输业和合作社等有雇佣工人的企业成立工人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的生产购销和一些财务活动。从1917年底开始,政府陆续通过法令对银行、大工业企业、运输业、对外贸易实行了国有化,在1918年中,国家已将全部银行、运输业、对外贸易和3/4的工业资本掌握在政府手里。13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背景主要内容评价14背景1918年上半年,国内外两股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向俄国发起进攻。英、法、日、德、美等14个国家不宣而战,从四面八方将军队开进俄国,对俄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很快占领了俄国3/4的国土。15战时“共产主义”主要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

7、;(2)对整个工业实行单一国家所有制;(3)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4)粮食和其它一切生活必需品的贸易由国家垄断;(5)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16评价经济上国家垄断化,交易上实物化,分配上平均化,生活上供给化,政治上集权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应付战争的特殊产物,具有战时经济管制的性质。这种以共产主义作旗帜的军事体制,从应付战争的角度来说,有效地集中、调动和使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对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173.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主要内容评价18背景经过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的自卫战争,苏联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和削弱。据苏联统计局公

8、布的数字,1920年大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14.1%,煤炭为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