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与眼镜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与眼镜

ID:40465806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与眼镜_第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与眼镜_第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与眼镜_第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与眼镜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与眼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绥化市第八中学:赵中华【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五章第四节,是“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为本节课的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但学生对于眼球的调焦,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的情况很难想象,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通过具体

2、的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2)通过动手实验,了解近视眼以及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3)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培养眼保

3、健意识。【教学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教学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对比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观察法,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进行分组实验、分析交流、总结归纳等方式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充水的透明气球、光源、凸透镜两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凹透镜一只、近视眼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会流露出你的感情,是心灵的窗户。多媒体播放海伦

4、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视频链接)节选,让学生认识到眼睛是人体中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等。二、新课教学1.投影眼睛结构图,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图片链接)介绍眼球的结构,并与相应的光学仪器相对应(提示学生,我们晶状体的焦距很短,只有1~2cm,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在两倍焦距以外;同时让学生观察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的位置,为学生实验做好铺垫)。学生对比眼睛与照相机(图片链接),分析结构和成像特点。学生实验:介绍桌上的器材:充水的透明气球、用手电筒制作的光源、凸透镜两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让学生有

5、一个初步了解。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眼睛成一个什么样的像?”进行合理猜想,教师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总结。实验:把凸透镜与充水的透明气球紧帖放置,光源放置在凸透镜前两倍焦距之外并正对凸透镜,把白纸放置在充水的透明气球后接收像,记录成像的位置。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板书:一、眼睛好似一架照相机(链接)1.晶状体和角膜——凸透镜2.视网膜——光屏2.正常眼睛看物体的调节复习提问: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较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本领越强。请一位同学在教室第一排和最后一排观看黑板。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演示:在透镜位置不变时,改变光源的远

6、近,研究所成像的位置,位置是改变的。进而提问:在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若要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成在光屏上,怎么办?实验:利用充水的透明气球模拟晶状体的变形与调焦。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共同归纳总结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共同归纳总结:看远处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近处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多媒体演示:(1)正常眼睛看物体(动画链接)(2)正常眼睛看物体的调节(动画链接)板书:二、正常眼睛(链接)1、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

7、,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弱2、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强3.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对比探究)(1)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近视眼的成因是什么?”进行合理猜想,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总结。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实验:在前面三个实验的基础上,更换一个焦距比较短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成像的位置与实验一相比较。(2)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近视眼的成因是什么?”根据上面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近视眼的成因。眼睛远视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