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密度说课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密度说课

ID:40466257

大小:12.3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密度说课_第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密度说课_第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密度说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密度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廊坊开发区新世纪中学金万超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过程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

2、度: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三、说学法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

3、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四、说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密度公式,并且我们知道这个公式能帮我们来计算密度和测量密度。(二)推进新课1、实验原理:ρ=m/V提出问题:如果测量物质密度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用什么工具测量?(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学生讨论天平的使用并回答,进一步巩固天平的使用。)分析总结:由公式ρ=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质量可用天平测量,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的量筒来测量。2、量筒拿出桌上

4、的量筒,思考下列问题: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毫升1ml=1cm³)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100ml)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1ml)如何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相平)老师操作:用量筒直接量出39ml水提问:如何测量固体的体积(排水法)如果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怎么办?(小组讨论)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完整。(针压法和助沉法)教师提问:如果被测固体溶于水怎么办?(排沙法和裹上保鲜膜,激发学生的思考天性)3、测量固体的密度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2)说出测量步骤;总结归纳: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固体、细线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

5、出石块的质量m;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4)固体密度表达式:ρ=m/V= m/(V2-V1)。教师提问:如果先测出固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质量可以吗?结果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测量结果偏大,因为固体上会有水残留。)4、测量液体的密度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2)说出测量步骤;可能会有两种测量方法1)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2)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然后将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水体积,再测余

6、下的水和烧杯的质量讨论分析,第二种方案更好,找同学说出原因,老师最后总结。总结归纳: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2)将一部分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部分水的质量m2;4)水密度表达式:ρ=m/V= (m1-m2)/V。(三)拓展内容测量漂浮在液面上物体的密度介绍针压法和助沉法测量溶于水的物体的密度介绍排沙法和裹上保鲜膜(四)小结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五)优化训练完成导学案优化训练八、板书设计6.3、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ρ=m/V 用天平测量

7、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或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用公式计算密度。 2、量筒的使用: (1)量程和分度值(2) 使用方法:放平、看平 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九、课后反思教学中建议以小组讨论形式,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要设定条框,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四维空间,要求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