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ID:40473424

大小:88.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3

2.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1页
2.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2页
2.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3页
2.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4页
2.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2.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般规定第一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第四条

2、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安全、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技术措施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

3、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第十一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保健措施第十二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

4、事高温作业。第十三条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第十四条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规定供给含盐清凉饮料,并符合卫生要求。第十五条对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护腿、围裙、眼镜、隔热服装、面罩等。组织措施第十六条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加班加点。第十七条高温作业的分级应符合GB4200《高温作业分级》的规定,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第

5、十八条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应低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审批和管理第十九条《中原油田高温作业许可证》的审批由施工作业基层单位生产技术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审查合格报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经二级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合格签字盖章后,由二级单位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签字盖章(盖单位行政章)。第二十条《中原油田高温作业许可证》是高温作业的凭证和依据。不得随意涂改、代签,应妥善保管。第二十一条《中原油田高温作业许可证》一式二联。其中,一联由进行高温作业的基层单位保

6、存;一联留存二级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存档。第二十二条《中原油田高温作业许可证》保存期限为1年。附则第二十三条本规定由油田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附件:高温作业许可证附件:高温作业许可         申请单位申请人施工单位作业地点作业内容检测时间检测地点分析结果分析人作业时间年  月  日 时 分至年  月  日 时 分序号主要安全措施确认人签字1作业场所进行检测,符合GBZ2-2002的要求2作业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职业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征3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作业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

7、排风装置4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内温度应低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7℃5其他补充安全措施:678危害识别:基层单位负责人意见二级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意见二级领导审批意见签名:年月日签名:年月日签名:年月日完工验收年月日时分签名高温作业许可控制一、作业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确认进入高温环境作业1)要通过检测作业场所确认。开展危害识别2)依据作业任务分析检测数据进行危害识别和确认。制定作业程序、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工况查验和作业程序、措施审查3)生产(辖区)单位主管向施工单位主管安全技术措施交底进行施工交底。4)

8、各单位指定专人向所有参与作业(监护)人员书面交底并签字确认。作业许可申请5)确认施工人员、方案(措施)、现场环境和防护器材、现场应急救援准备等符合性。No措施确认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