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

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

ID:40479815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3

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_第1页
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_第2页
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_第3页
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_第4页
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尤其是习俗文化的差异。英汉日常交际对话、饮食、称谓语等三个方面都体现中西方文化习俗鲜明的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语言习俗文化 差异 跨文化交际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人类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经济政治体制等。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E.Sapir.1921:22

2、1)任何一种民族语言总是同该民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语言都是其文化的反映。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尤其是习俗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中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习俗反差较大,英语学习者想要学好英语,必须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能用中国文化的模式进行英语交际。中西方习俗的差异无处不在,了解这些习俗文化,有助于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英语。一、日常交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西方习俗差异习俗是一个十分普遍,而且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但它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习俗,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民族的习

3、俗必然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特点。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其自尊心。外籍教师Katherine在路上碰见张梅,她看见张梅穿着一件很漂亮的毛衣,想恭维一下。请看,Katherine和张梅之间的对话:Katheri

4、ne:“MissZhang,whatabeautifulsweateryouhaveon!”Zhang:“Oh,no.ItisjustanoldoneIhavehadforages.”Katherine:“Itisreallyverynice.Ilikeitverymuch.”Zhang:“No,itisreallyveryordinary.”从这一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语言习俗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现象。Katherine对张梅的回答感到迷惑不解,因为张梅对她的赞美未表现出应有的感谢,在Katherine看来,她的回答反而好像说自己的欣赏能力差似的。产生这一文化冲突的原因是由于他

5、们两人都按各自的风俗习惯去理解对方所说的话。中国人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谦虚看作一种美德。谦虚不但表明一个人有涵养、有水平,而且能够给对方留下亲切,随和,易于接近与交往的良好印象。中国人在听到别人的赞美,夸奖或赞扬时,往往倾向于不接受或不正面接受,有时还使用自贬的方式,如用“哪里,哪里”,“差得远”,“不敢当,不敢当”,“过奖了,过奖了”等词来回答别人的恭维,表示自己受之有愧。这样的谦虚回答在中国被认为是合适的,是一种美德。而接受别人的赞扬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而西方人在与人交际时,面对别人的恭维或赞扬,他们会大大方方地接受,习惯用“Thankyou”或“Thanks”来表

6、示接受对方的赞扬,并表明对方对你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在恭维语的回答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多数人现在都用“谢谢”来回答别人的恭维。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时,我们要做到不卑不亢,因为过分的客气或谦虚,在西方人的眼里不是彬彬有礼,而是虚伪,面对别人的恭维或赞扬,说一声“Thankyou”或“Thanks”更得体。二、在饮食上体现的中西方习俗差异  中国人有好客的传统,即使家境贫寒、手头并不宽裕也决不愿怠慢客人。俗话说:“持家要俭,待客要丰。”中国人请客,喜爱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酒菜丰盛且非常考究。否则,很难称得上是请客吃饭

7、。而西方人请客,是只重气氛不重吃,饭菜一般比中国简便,如果请多人吃饭,还可主动让客人自带一份拿手好菜(potluck)让大家共享。可以说,除酒类较多外,他们的宴席远没有中国丰盛,即使是正式的大型宴会,菜肴种类也不多:先是开胃菜或汤,然后一道(偶尔两道)正菜,接着便是甜食、咖啡。当一个英美人在中国传统宴席上看到五光十色的凉菜和接连不断上桌的热菜时,难怪要目瞪口呆了。更有那些不了解中国习俗、习惯了只吃三四道菜的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