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筑基功

形意拳筑基功

ID:40483713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3

形意拳筑基功_第1页
形意拳筑基功_第2页
形意拳筑基功_第3页
形意拳筑基功_第4页
形意拳筑基功_第5页
资源描述:

《形意拳筑基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形意拳筑基功——三体式形意拳筑基功——三体式形意拳称站桩为筑基功,筑基功是形意拳万法之源,万变之本。有口头禅曰:“桩功是个宝,得它才是好。”想学好形意拳,就要牢牢的打好桩功这个基础。有了坚实的桩功基础,所习练的形意拳才能刚实迅猛,内外六合,达到“不动如五岳,动如狡兔”。反之,没有牢固的桩功基础,学到的形意拳套路再多,下的功夫再深,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形意拳筑基三体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桩功和形意拳所有变化的开始,所谓“万变不离三体式”就是这个道理。  一、三体式功法  无极式:习练者先

2、选正方向:立正姿势站好,两手自然下垂,头正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呼吸自然,心平气和,把自己融人自然,丢却妄念,初步达到无极式的基本要求。这时你会感到心脏在平稳跳动,气血在缓缓流动,心旷神怡,直至全身内外阴阳平衡。  “无极式”是三体式的预备式,主要是调理习练者使心态平静,气血周运,阴阳平衡,为筑基功的修炼打好基础。  长时间站无极式,可调节中枢神经,精神内敛,精力充盈;心脏跳动平稳,收放自如;血液流畅,舒展顺达,对于神经衰弱和心脏病症有显著的疗效。  三体式:慢慢的深吸一口长气,然后两掌根从身体两侧慢慢

3、抬至小腹根部位,随气的吸人,两手掌根贴着小腹慢慢抬起,抬至与胸口平时(如图1),再将吸人之气缓缓呼出,随着呼出之气,两手再按原来上升的路线慢慢下落至肚脐两侧,两腿同时微曲(如图2),两掌变拳(如图3),拳心向上,两拳稍停,左拳从肚脐开始,以虎口贴身沿中线向上走至心口(如图4),左拳向前成45度角打出,向着鼻尖对面斜上方行至高与眉齐,虎口向外侧翻拧(如图5),再将拳变掌向里翻转并下落与胸口齐,掌心向下。在左拳向外打出的同时,左脚也随之向前趟出半步,与右脚成45度角,两脚的间距一尺左右,右手变掌,掌心翻转向下,

4、形成三体式桩功(图6),整个动作是由动到静的过程。  动作要领:动作要完整和谐,鼻尖、手指尖、脚趾尖(图7)三尖相对,身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但头要顶,要正;左手要沉肩坠肘,手与肘臂要有拧裹之劲,指尖向前。  二、三体式与定步鹰捉的区别  三体式的几个动作都要求匀速,力戒忽快忽慢。三体式从无极式到有极式的过程都是调节呼吸过程的动作,调动意、气的过程,采用的是缓慢的匀速运动。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个静动相结合的过程。正因如此,形意拳先贤们才把三体式和定步鹰捉分别开来。  定步鹰捉是在无极式的基础上开始的,两手贴腹

5、部沿中线向上提至胸口,再贴腹部沿中线向下沉至脐两侧。然后,右拳向上贴腹至胸口处向前上方打出,打至与眼眉齐,左拳从下向上方沿中线打出,拳心向上,打至两手相叠时同时变掌,右掌收至腹前,左掌向下翻拍至胸口齐。整个过程是越打越快,右拳打至最高点最快,左拳变掌向下猛拍至胸口齐时最快,它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因此,从这点来说,“三体式”和“鹰捉式”是完全不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形意拳先贤们所认可的,也希望我们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加以区别,不可混淆。  三、三体式的技法要求和作用  (一)基本要求与作用  1、掌型要求“三

6、圆”。即“手心圆”。由于掌心回收,使掌的横撑力增大,有利于控制对方重心的变化。“手背圆”,使劲力利达指尖,三节劲整,有利于气催血行。“虎口圆”,助长掌的外撑和里扣的劲(图8)。  2、要求齿、手、脚“三扣”。即“齿扣”,齿为骨梢,“齿扣”可发动骨梢之威力;拳经云:“有勇在骨,切齿则发”,就是这个道理;“手扣”,手指甲为筋梢,“手扣”就是发动上肢筋梢的威力,可使劲力达到指尖,气贯梢节;“脚扣”可发动下肢筋梢的威力,劲达下肢,气贯脚趾,使下盘桩的基础牢固。  3、头、舌、手要达到三顶。即头上顶能振奋精神,发动头

7、发血梢的威力;舌为肉梢,“舌顶上腭”,即发动肉梢的威力,舌卷气降,沉人丹田,加上咽津液还丹田,丹田坚实,内劲充足;“手顶”能使梢节前顶的劲力增大,气贯指尖,增强手指的钻翻劲力。  4、要求脚、臂、肩、头“四平”。形意拳的起手多用“鹰捉”,桩功“三体式”和“鹰捉”的定式是相同的。因此,要求也是一样的,都要求做到“四平”。  (1)“头顶平”,即下腭能自然回收,形成头上顶,项竖拔,既可发动血梢(即发梢),又可振奋精神。  (2)“两肩要平”。即上身不可倾斜,两肩持平并相称相撑,以使腰劲得发,周身劲整。  (3)

8、“前小臂要平”。即两肘能向下坠沉而且里裹,两臂肘窝朝天,使前臂、肩肘、手,能在一条直线上,“三催”劲整顺,劲力到手。  (4)“两足抓地要平”。能使下肢的力量得发,下盘功力增长,桩实,步稳。  拳经云:“足下存身”;其中“下”是前后两脚中间的位置,在三体式中是前三后七的劲,脚下所在的重心则是后三前七的距离,“存”是“放”人的意思。就是说,在站三体式桩功时要求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后脚跟的里边,前脚跟后边。这样站能使前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