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授张惠贞老师

指导教授张惠贞老师

ID:40485842

大小:567.6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8-03

指导教授张惠贞老师_第1页
指导教授张惠贞老师_第2页
指导教授张惠贞老师_第3页
指导教授张惠贞老师_第4页
指导教授张惠贞老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导教授张惠贞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指導教授:張惠貞老師王菁黛、王妙花、王儷樺陶淵明對後世文學的影響一陶淵明的影響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逐漸擴大的。二在玄言文學占統治地位的當時,他的平淡自然的風格同樣和當時“富豔難蹤”的文風大相徑庭,所以得不到重視。三唐代時,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才得到普遍的承認。到了宋朝,特別是經過蘇軾、朱熹的弘揚,以及湯漢對其作品的詮釋,陶淵明才真正確立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陶淵明在南北朝未受重視的理由在盧春蘭、蔣慈玲、陳怡芸的報告「陶淵明的生活與思想」已提及不再贅述)(後來名家對陶淵明的讚揚在陳雅

2、萍、陳玉真、黃清芬報告「陶淵明美學思想之探索」中也已說明不再重複)前言一:促成田園詩派的形成與發展二:人品詩品同受仰慕,成為後世效法典型三:賦予後代詩詞曲小說戲劇書法美術新素材四:引起後世極為熱烈之研究風氣陶淵明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可分為一.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以自己的田園生活為內容,並真切地寫出躬耕之甘苦,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人。二.從他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了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促成田園詩派的形成與發展(一)栗里村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

3、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五首》、《和陶九日閒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雲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促成田園詩派的形成與發展(二)一.陶淵明詩歌中所表現的光明峻潔的人格和堅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教育了後代文人不屈服于

4、權貴,不與庸俗之流。二.陶淵明詩中平靜安謐的境界,逃避現實的思想也對一些作家起了消極的作用。人品詩品同受仰慕,成為後世效法典型(一)三.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後,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到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並藉以安慰自己。人品詩品同受仰慕,成為後世效法典型(二)四.陶淵明在日常生活中發掘出詩意,成功地將「自然」提升為一種美的至境,並開創了田園詩這個新的詩歌境地。五.陶淵明將玄言詩注疏老莊所表達的玄理,改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得詩歌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人

5、品詩品同受仰慕,成為後世效法典型(三)賦予後代詩詞曲小說戲劇書法美術新素材(一)文學:「酒」「彭澤令」「五柳」「桃花源」「菊」「陶巾」「歸去來」「三徑」『羲皇人』「五斗米折腰」「拂衣」「吾廬」:「無絃琴」「醉欲眠」「種秫」「甲子題詩」「陶詩、陶集」「陶公」等名詞書法繪畫藝術戲劇明張鵬淵明醉歸圖軸第一、陶淵明喜歡酒,他的詩篇裡,幾乎沒有一首沒有「酒」字,於是酒在後代文人的心靈裡起了極大的作用。賦予後代詩詞曲小說戲劇書法美術新素材(二)五柳先生圖第二、陶淵明曾為彭澤令,於是「陶彭澤」、「彭澤令」、「彭澤」、「陶令」都

6、成了後代詩人抒情的對象。第三、陶淵明曾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於是「五柳傳」、「五柳」,也成了後人嚮往的所在。賦予後代詩詞曲小說戲劇書法美術新素材(三)明陸治彭澤高蹤淵明賞菊第四、陶淵明寫過一篇「桃花源記」,於是「桃花源」、「桃源」、「武陵人」、「武陵溪」、「武陵」,成了理想的國土與理想人物。第五、陶淵明喜歡菊花,並有一句名詩「採菊東籬下」,於是「東籬」、「菊」也成了後代詩人歌詠的對象。賦予後代詩詞曲小說戲劇書法美術新素材(四)第六、陶淵明曾用頭上巾沿酒,於是「陶巾」也成後人歌詠的材料。第七、陶淵明曾寫過一篇「歸

7、去來兮辭」,於是「歸去來」也成後世的典故。賦予後代詩詞曲小說戲劇書法美術新素材(五)第八、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說:「三徑就荒,松竹猶存」,於是「元亮徑」,「三徑」也成了養性的所在。賦予後代詩詞曲小說戲劇書法美術新素材(六)歸去來兮圖第九、陶淵明在「與子儼等疏」說:「嘗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於是『北窗』、『羲皇人』,也成了典故。第十、昭明太子在「陶淵明傳」說:「歲終,會郡遺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歎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

8、,於是「五斗米」、「折腰」,也成了典故。第十一、陶淵明在「飲酒詩」說:「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里」於是「拂衣」也成了典故。賦予後代詩詞曲小說戲劇書法美術新素材(七)第十二、陶淵明在「讀山海經」詩裡說:「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於是「愛吾廬」、「廬」、「吾廬」都成了歌詠的對象。第十三、昭明太子在「陶淵明傳」說:「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絃琴一張,每酒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