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探究的文献综述

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探究的文献综述

ID:40488805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3

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探究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探究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探究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探究的文献综述_第4页
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探究的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探究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探究的文献综述马山中学阮富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处在转型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突出。在逐渐放开的多元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下,道德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中学生立德之本的缺失尤为令人担忧。对于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的根源探究,则成了解决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问题的首要措施。学界围绕新时期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的焦点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概括起来,包括社会环境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家庭教育原因和中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一、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现状认为当代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的学者们就国

2、内外目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梳理,指出当今世界的道德缺失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并援引了世界各国关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研究佐证。如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90年6月29日)将90年代的美国青年称为“漠不关心的一代”,他们只强调权利而忽略了义务;英国三分之二的青年人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对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者把谁作为榜样;法国的《新观察家》周刊(1994年10月5日)刊出题为《处境不利的一代》的文章,称法国青年为“被牺牲的一代”,他们昏头昏脑、吸毒、搞打砸抢、搞自我破坏;德国《明镜》周刊(1994年9月19日)刊出题为《一群难办

3、的工作对象》的文章,称德国青年为“迂菲士”(Yuffies),即不成器的人或“一代未知数”;俄罗斯学者鲍里斯·德拉普金认为,俄国儿童一代在性格方面形成了病态的劣性:残忍,好撒谎,有怨恨心理,对什么都无所谓[1]。通过这些引用,证明了当前整个世界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处于下滑甚至缺失状态,为应对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提供了参考。学者们对当代国内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做了调查。如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道德问题”调查组的调查问卷中,在回答“您对当前的道德水平总体看法怎样”的问题时,认为“好或较好”的占23%,认为“一般”的占40%,认为“差或较差”的占36%[2]。黑龙江省中学生研

4、究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团委就垦区青年思想道德状况做了调查,并得出“当前在观念变革中,部分青年世界观表现模糊,人生观严重扭曲,价值观发生倾斜,诸如个人主义膨胀,集体观念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蔓延起来,艰苦奋斗传统日趋褪色等等[3]”的结论。1994年夏秋,中国中学生研究中心对全国规模的中学生发展状况实施了调查。其中,在对当今社会道德风尚问题的认识上,7000人中有11.36%的中学生认为“相当严重”,有46.29%的人认为“比较严重”,认为“说不清”的占13.1%,认为“有所好转”和“大大好转”的只有29.26%[4]。2000年,中国中学生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课题组又

5、组织了一次大型调查,在对“您认为在当前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限选二项)”问题的回答中,有48.3%的青年选择“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列第一位;有30.8%的青年选择“社会上拜金主义日趋严重”,列第二位,并由此得出我国城市中由于人际关系冷漠和异化,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沟通,致使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着交往半径短、家居生活封闭性强的特点[5]。有学者还就此进行了年度的综合分析,“1993-1995年的三年间,社会公众对社会风气的不满非常强烈:1993年有87.1%、1994年有93.3%、1995年有89.6%的被调查者对社会风气表示了强烈的不满”[6

6、]。以上的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当下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相对于国外的状况虽然看上去乐观些,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的学者运用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了当前的世界中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如犯罪率上升、毒品泛滥、性混乱、家庭暴力等,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失落现象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拜金主义盛行,中学生犯罪率上升、吸毒贩毒猖獗、冷漠心态、社会公德失落、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衰落[7]。”犯罪是道德沦丧的表现,目前已查获的作案成员尤其是严重犯罪的作案成员中,中学生所占的比重一直在半数以上,而犯罪率的上升则无疑表明道德水平的下降。有学者从主观与客观、思想与行动、愿望与现实等方面做了探讨

7、,指出了中学生的一些立德之本缺失的问题。如,先个人后社会的价值取向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求真务实的背后掩盖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和理想信仰的失落;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的倾向十分明显,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尚未完成由他律人格向自律人格的转变;对不正之风的痛恨与寻找靠山的心态并存,尤其是当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侵犯了自身利益,或者让别人“沾了光”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表现出“正义的愤慨”,但当“关系、背景”能实现个人目的时,他们又很难抵御这种“实惠的诱惑”。二、中学生立德之本缺失根源针对这些现状,国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