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的文学之路

贺敬之的文学之路

ID:40497640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3

贺敬之的文学之路_第1页
贺敬之的文学之路_第2页
贺敬之的文学之路_第3页
资源描述:

《贺敬之的文学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贺敬之的文学之路“我们是文艺工作者,我们是抗日的战士。”采访贺敬之时,他唱起了鲁迅艺术学院的校歌。抗战期间,鲁艺用它精神的养份滋养了贺敬之,让他成就了诗名。因此,说起抗战,提起鲁艺,贺敬之如此激动,是可以理解的。追寻理想的坎坷之路少年时的贺敬之在山东峄县(今属山东省枣庄市)北洛村私立小学读书时,就开始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那时候,抗战虽然还没有全面爆发,但是日本已经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民族救亡的呼声已经遍及华夏大地。贺敬之说,那时候,学校里有几位老师非常活跃,他们是地下党还是进步青年,不是很清楚,但是他们对我们幼小心灵的影响是深刻的。在这些老师的教导下,贺敬

2、之学会了唱《苏武牧羊》、《渔光曲》、《大路歌》等歌曲,但引起贺敬之兴趣的还是文学。当时学生的新教材中有相当多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像鲁迅、巴金、蒋光慈、叶绍钧等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国文老师很喜欢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没有课本,他们就亲自刻版印教材。后来,在老师鼓励下,同学们组织了拉丁化新文字学会,贺敬之是会长。贺敬之代表学会用拉丁新文字给北京拉丁化新文字总会写信,宣告学会的成立,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总会很快就回了信,给贺敬之他们热情的鼓励,还寄来了一些读物,里面有关于南方农民生活困苦情况的连续报道,特别是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的消息。在读这些作品的过程

3、中,在老师的讲解辅导下,贺敬之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向往革命、向往进步的思想。1937年,13岁的贺敬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兖州简师学习。可是山河破碎,国土上已经没有一块能放下课桌的净土。不久,简师南迁,贺敬之因为年龄小,被迫退学回家。当他在家万分苦闷、各方打听母校迁移去向的时候,台儿庄战役打响了。贺敬之回忆说,战场虽然没有涉及他所在的村庄,但是每天都会听到十几里外隆隆的炮声,看到炮弹爆炸后的亮光和弥漫的硝烟。站到村边的山头上,就能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坦克就像虫子一样在蠕动。村庄不是战场,但却是军队来往和难民逃亡的所经之路,从他们的口中,贺敬之了解到了战争的

4、惨烈情况,知道了日本人的暴行。这让贺敬之更加仇恨日本侵略者。看到原本美丽的家园在战火中满目疮痍,听着祖国大地在敌人践踏下的痛苦呻吟,年少的贺敬之感到不能静静地等下去了,他决定去寻找母校。当听闻山东的学校都流亡到湖北,成为“国立湖北中学”的时候,贺敬之找了五个人一起去寻找母校。经过一番艰险之后,五人终于找到学校。贺敬之说,湖北属于第五战区,当地的文化活动很多,到处在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学校里几乎不怎么用正规课本,我当时最感兴趣的是文科,喜欢阅读一些进步书籍。学生们也经常自发组织去办壁报、演救亡戏剧。贺敬之说,当时对国民党是真抵抗还是假抵抗就非常怀疑,后来听一

5、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讲述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对国民党的不抵抗和指挥无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心中更加厌恶国民党。1938年,由于国民党军队即将从武汉撤退,流亡学校也随之转移。贺敬之随着学校的师生们经过陕南,来到了四川梓潼的分校。在流亡的路上,许多同学都随身带了一些进步书籍和刊物,这些成了贺敬之宝贵的精神食粮。一路上,只要有时间就看书,读了《大众哲学》、《新华日报》等进步书刊,了解了红军是怎么长征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怎样一所学校,贺敬之的革命意识进一步增强,心中也有了投奔延安的想法。贺敬之说,他非常喜欢艾青和田间的诗,每次得到两人的诗集就一气读完,而且反复

6、背诵,能搜集到的诗,几乎都能背下来。与此同时,贺敬之和其他四名同学共同创办了《五丁》壁报,来宣传抗日救亡。在梓潼,他开始了散文、小说和诗歌的写作,把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国民党政府软弱的鄙视,对革命事业的向往,用文字痛快地表达了出来。《朔风》发表了他的长诗《北方的子孙》,《大公报》发表了他的抒情诗《夜,是深沉的》,《新民晚报》副刊也发表了他的许多诗歌。贺敬之说,当时写的诗歌很多,可是保存下来的很少,好几首长诗的草稿都遗失了,但是在民族革命、民主意识的指引下,前进的道路一天比一天明确,也越来越热爱文学。1940年,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对延安民主和革命的向往,

7、贺敬之和四名同学在春天的晨雾中,悄悄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延安的一切在贺敬之的眼中是那样的新鲜,潺潺的延河水,巍巍的宝塔山,满脸笑容、身穿灰色军装的人们,这一切把他领入了一个新天地。到了延安,贺敬之交了自己在来延安途中写的组诗《跃进》,正是这组诗显现出他在诗歌上的才华,使得鲁艺文学系的主任何其芳决定录取了他。《讲话》精神滋养的才情在延安,贺敬之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养份,舒展着自己的诗情。在鲁艺,周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周立波的《名著宣读》课、何其芳的诗歌课是那样的精彩,让他感到,知识的海洋是如此广阔,有如此众多的美丽浪花。那时候,延安经常举行一些诗歌朗诵

8、会,贺敬之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他写出了《自己的睡眠》、《十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