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莲《长亭送别》

黄淑莲《长亭送别》

ID:40498498

大小: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3

黄淑莲《长亭送别》_第1页
黄淑莲《长亭送别》_第2页
黄淑莲《长亭送别》_第3页
黄淑莲《长亭送别》_第4页
黄淑莲《长亭送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淑莲《长亭送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方案设计老师:黄淑莲教学年级:潮阳区后溪中学高二(4)班课时:二课时2016年9月23日教学内容《长亭送别》(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2、欣赏富于文采的曲词,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⑴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⑵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2

2、、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崔莺莺的形象,理解该形象的典型意义。教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9材分析教学难点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戏剧并不陌生,对古诗词鉴赏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鉴赏方法,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

3、度上,审美的技巧和能力上,还有待加强。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阅读面不够广,文化积淀少,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再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尚浅,所以在理解文章的内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作好引导工作。教学方法1、迁移教学法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读课文,理清情节线索,要求学生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赏析画面。2、比较分析法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将文本内容

4、与所学过的诗词进行类比,更深层次的了解意境,逐步掌握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3、诵读--鉴赏探究法9经典不厌百回读。本文节选部分曲词优美,文采飞扬,让学生多读,在美读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意境美,初步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方法。课前准备观看影片《西厢记》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利用网络,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作者王实甫与《西厢记》的故事情节;了解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提示思考:1.《长亭送别》这折戏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概括为四幅图画,请你构思设计好画面,并拟好小标题。2.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

5、变化,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3.哪几支曲子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4.本折曲词有几处化用了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红楼梦》“宝黛读西厢”导入: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二、介绍元杂剧的有关知识(幻灯片显示)◎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

6、本。◎特点:1、在结构上,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戏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2、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9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前面都标明宫调。3、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末

7、、旦、净、杂。末(男角):正末、副末、冲末、大末等旦(女角):正旦、副旦、花旦、老旦等净(有男有女,扮演刚猛凶恶的人):正净、副净杂:孤(官员)、卜儿(老妇)、徕儿(小孩)4、元杂剧的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宾白简称“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科介简称“科”,是规定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8、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三、介绍王实甫(幻灯片显示)王实甫(约1260--1336)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善于以古典诗词酝酿气氛,锻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