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

浅谈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

ID:40507834

大小:29.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3

浅谈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_第1页
浅谈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_第2页
浅谈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_第3页
浅谈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与成因[摘要]学术道德问题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是对近年来国内有关学术道德问题研究的分析,并对高校目前学术道德问题的成因作了归纳,造成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出仅靠外部的条款制度来约束人的思想是不够的,人从思想到行为的自律才是学术回归学术的道德体现。在列举各项措施之后,作了相应总结,我们应该遵循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思维方式,提出防治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失范的有力对策,对规范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保障有德性的、真正的教育研究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

2、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与成因一、学术道德概述  当前社会,我们所认为的道德一般指的是为人处世符合社会公约的准则、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学术道德在本质上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之间是一种具体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很多的著作或者论文中,人们又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认同为同一个概念”,[1]也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把“道德”的“规范”之意作为道德的本意,即也可统称为学术道德规范,或者说是广义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从层次上讲,遵守规范是比具有学术道德低一个层次的要求,就是说

3、不违背学术规范的人未必就具备了学术道德,即将此称为狭义的学术道德。[2]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高校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

4、个重要措施。1.1科研道德失范的内涵 科学道德问题纷繁复杂,当前国际上把其中最典型的、较严重的问题归结为科学不端行为,而发达国家科学界近年来又把科学不端行为的范畴严格限制在伪造科研成果、弄虚作假和剽窃抄袭三个方面。 科研道德失范的表现:1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2造假浮夸,伪造数据,虚报科研成果; 3抄袭剽窃,买卖论文,把科学研究蜕变为“商品”; 4学术垄断,排斥异己,在学术问题上巧取豪夺; 5关系至上,“跑部钱进”,科研责任意识缺失。 二、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具体现状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

5、会上,学术道德被作为首个专项论坛推出,数以百计的两院院士和数千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讨论,分析了我国当前学术道德的形势,有院士甚至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我们的学术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下面我略举出近年来发生在一些高校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供我们省思:2002年,北京大学教授王铭铭抄袭国外著作;2003年,清华大学科学与技术系常智杰副教授涉嫌捏造论文;  2004年,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伪造国外履历和论文发表记录;2005年,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刘辉伪造论文发表记录和国外学历;  2006年,上海

6、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汉芯一号”事件,学术造假;2007年,中国科学院新院士谢华安被举报涉嫌剽窃他人成果;2007年,复旦大学造假窝案;200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涉嫌剽窃;2008年,浙大“论文造假”事件;2008年,法大“抄袭门”事件。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与形势的严峻性,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刻不容缓,更应该让我们对以上的种种行为的原因进行深思和深刻地剖析。2.1数据的处理  近年来人们已习惯用图像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绘制论文插图,因此又出现了窜改数据的新形式。常见的窜改数据行为包括:去掉

7、不利的数据,只保留有利的数据;添加有利的数据;夸大实验重复次数(例如只做过一次实验,却声称是3次重复实验的结果);夸大实验动物或试验患者的数量;对照片记录进行修饰。研究结果应该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论文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在论文发表之后,有关的实验记录、原始数据仍然必须继续保留一段时间,一般至少要保存5年,而如果论文结果受到了质疑,就应该无限期地保存原始数据以便接受审核。 2.2论文的撰写  在撰写论文时,首先要避免剽窃(或抄袭,在本文中,我们对剽窃和

8、抄袭二词的使用不做区分)。剽窃是指在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语句时没有做恰当的说明。  许多人对剽窃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只有剽窃他人的观点(包括实验数据、结果)才算剽窃,而照抄别人的语句则不算剽窃。引言部分在介绍前人的成果时,也不能直接照抄他人的语句。  第二个误区是,只要注明了文献出处,就可以直接照抄他人的语句。虽然对科研论文来说,剽窃文字的严重性比不上剽窃实验数据和结果,但是同样是一种剽窃行为。  在论文中引用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