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课堂观察课例报告1

《声声慢》课堂观察课例报告1

ID:40549835

大小:289.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4

《声声慢》课堂观察课例报告1_第1页
《声声慢》课堂观察课例报告1_第2页
《声声慢》课堂观察课例报告1_第3页
《声声慢》课堂观察课例报告1_第4页
资源描述:

《《声声慢》课堂观察课例报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策《声声慢》课堂观察课例报告西安高__——一任课教师:辛丹(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语文老师,教龄10年,中学一级教师,知识面广,注意挖掘教材.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好)内容主题:《声声慢》观察者:高一、高二语文组课堂观察合作体简况:为了更好地推进有效教学,引入科学有效的技术工具,探寻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的听评课新模式,本学期我校举办了“课堂观察听评课实践”系列校级公开课观摩活动。我校语文组也进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教学内容为《声声慢》。本组教师积极参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这首词是李清照晚与,从自己平时的教学思考出发,分析研究能提年的代表作,表达了词人晚年生活的悲凉和愁高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组成部分,选择观察绪,是她南渡之后的名篇之一,是词人情感历程角度,设计观察量表,展开课堂观察活动,收到的历史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一种象征。了一定的效果,对参与老师都有了一定的启发。(2)教学目标第一,通过反复诵读,能够使学生找出诗歌二、课前会议的重要意象,并且能够说出意象当中所传达的特定的情感。(一)辛丹老师说课第二,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整理总结出这首1.教材分析词当中的特殊句式、叠词的运用以及这种形式(1)教材地位与作用对表达情感的功能。《声声慢》是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第三,深入地理解,并且能够指出李清照的七课的一首自读词。这个单元所选的几首词兼“愁”,体会那

3、种南渡后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愁、2014年第7-8期/总第104期35本期策划/贾建英:辛老师的说课中,教学目标的叙写更具体,其中“找出”、“说出”、“发现”、“整理”等动词的使用,使得目标的达成更具体,更容易观察。教学流程中的自由诵读把握情感应是主要环节,在把握情感过程里面还缺少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把握情感的落点、设置的问题还需要再清晰些。龚小菊:听了辛丹老师的说课,有两个问题,第一,教学目标3的“深入地理解,并且能够指出李清照的‘愁’,体会那种南渡后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愁、沦落之苦的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流程中体现得不够明确,是在整体把握中,还是另有环节?第二,在整体把握这一教学环节中

4、,有关于旬式、叠词的内容,这一内容在备课时,应当考虑到,具体什么时机讲,是否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沦落之苦的丰富的内涵。环节中,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而定?2.学情分析辛丹:我现在想明白了,我是把内容和课堂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程混同在一起了。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姚发清:这节课提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就谈不上教育。”鉴于高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法,那么如何实现合作?是否应注意合作的有效些鉴赏诗词的方法,也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切人性?比如如何分工?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所学新知识当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尤其是程度差、不爱参与活动的同学

5、的积极性?这习任务。也应是我们课堂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3.教法分析李克:根据刚才老师们发言情况看,主要问题诗歌是语文教材里最特殊的部分。郑桂华老是课堂的流程再清晰一些,辛丹老师再考虑一下。师说教诗歌要“三多三少”: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我再补充一个问题,辛丹老师前面提到“造一个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象,立一个意”,那么除了诗歌,散文也有意象,两快乐,少~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联系一些自我体者有什么不同?诗歌的意象更简约,更概括,思维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据此设计以下教学方的跳跃性更大。还有诗歌的音韵美,教学环节中已法:经涉及到,但能否再突出一些,一是学生的反复4.

6、学法分析读,二是教师的范读。其实这两点就是诗歌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应突出的诗歌本质的东西,解决“类”的相关鉴赏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内容。乐趣。(三)观察角度的确定及分工5.教学设计根据这一节课的特点,从大的维度着眼,只从第一,从温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的教学切入,确定了两个比较具体的观察点:第二,初步感知,把握情感。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教师的指令性语言的发出第三,自主学习,情感表达及其反馈、评价。(二)辛丹老师和观察老师的交流分工:贾建英、姚发青两位老师观察教师提36一一一>敬sH。BENQICEHUA本期策划1问;龚小菊、李克、刘续

7、、隽丽丽、刘海华四位老师观生发言作出一个适时的引导,所以导致这一块做得不察教师指令性语言及其反馈、评价。根据分工,设计两是非常的透彻。个观察量表。姚发清:我们本次负责的观察角度是“教师的提问”,我们在准备阶段作了以下工作,第一个工作就是三、课中观察制订观察方案,我们做了四个确定: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的方法,确定观察观察工具。我(一)观察工具们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个层次听课笔记录像观察量表为“有效的”,我们从“铺垫性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