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二(2)

三生教育二(2)

ID:40577345

大小:13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4

三生教育二(2)_第1页
三生教育二(2)_第2页
三生教育二(2)_第3页
三生教育二(2)_第4页
三生教育二(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生教育二(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探索  余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也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要围绕加强素质教育、多出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总结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认为,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2、(简称“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探索,应该把“三生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和重要载体来抓。  一、“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内容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

3、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以人类生命为中心,以个体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

4、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活教育,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若干方面组成;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

5、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而这些,都是实施素质教育新内容,也是最基本、最基础、最具有普遍性的内容。  二、“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实施“三生教育”合于教育本质,顺应人民需要,顺乎时代潮流。  (一)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角度而言,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

6、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所构成的。人的发展是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整体运动过程。人类教育史是一部从神化教育走向物化教育,再从物化教育走向人化教育的发展史。前者表现为崇拜性,中者突出占有性,后者体现为主体性。我认为,教育是以人为本,主客体互动,教真育爱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核心是教真育爱,其终极价值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追求幸福生活。所谓教真育爱,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求取真知,追求真理,做真人,行真事;使受教育者富有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人类、爱自然、爱社会、爱知识、爱智慧、爱党、爱国家

7、。  现代教育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对人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对自然的作用等三大领域。教育作用于社会的功能实现,作用于自然的功能实现,都需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中介、以人为载体来达成的。换句话说,人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教育的目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人既是教育的基础,又是教育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本真事业。教育目标就是使人体验、认知、感悟生命价值、生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