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__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一__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ID:40584325

大小: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4

专题一__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_第1页
专题一__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_第2页
专题一__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_第3页
专题一__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_第4页
专题一__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__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考纲要求政治文明(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文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思想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科技成就(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4)文学成就★主干知识整合一、政治文明(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1)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2、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的义务(3)诸侯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1)依据血缘维系政治等级(2)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作用(1)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形成了“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森严的等级序列(3)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秦中央集

3、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步瓦解。(2)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72.内容(1)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县令或县长等官职,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3.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

4、用。(三)西汉中央集权的巩固1.背景:西汉初年,地方郡国并存,王国实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集权。2.措施:(1)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封地削弱王国力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和控制。3.汉代选官制度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4.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员,组成“中朝”,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二、经济文明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犁和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泽

5、被后世,汉代出现漕渠、白渠等。2.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的井田制。(3)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时间:春秋战国。(2)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内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地位: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

6、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5)评价: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积极性。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遭受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承担沉重的赋税,十分脆弱,容易陷于贫困或破产。4.手工业的发展(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冶铁。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经开始养蚕缫丝。(2)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利鼓风冶铁工具——水排。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75.古代商业的发展(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7、称为“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出现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商人。(2)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农业是本业,商业为末业,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目的在于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统治。(3)西汉长安有“市”九处。三、思想文化(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被破坏;“士”阶层活跃,受到统治者重用,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私人讲学出现,平民开始接受教育;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2.诸子百家派别代表主要观点儒家孔

8、子(1)核心是“仁”;(2)以德治民;(3)“克己复礼”;(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孟子(1)“仁政”学说;(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本善”说荀子(1)“仁义”和“王道”;(2)“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3)“人之性恶”道家老子(1)“道”是万物本原;(2)“无为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