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

ID:40588507

大小:6.51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8-04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1页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2页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3页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4页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名背后的历史李建国刘跃进马文革?文化大革命“一五”计划宝成铁路通车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4-单元导言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2、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考纲考情优秀小组:优秀个人:不足之处:1、没有认真阅读教材,做题欠思考。2、敷衍完成,态度不端正。3、学习习惯太差,较为懒惰。改进措施:1、认真阅读教材后,再做题;2、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导学案情况反馈18导学案存在的问题1、对本课内容预习不够认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本课重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2、对题的理解能力较差,答题缺乏条理性。3、导学案中存在以上问题的题目要求:积极参与,快速高效1、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控制好讨论节奏。2、两层讨论:强帮弱,“兵教兵”;集体讨论,解决疑难,整合智慧;3、做好勾

3、画,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为展示和质疑做好准备;ⅠⅡⅢⅣⅤ合作探究成就你我展示安排及目标要求1.目标:通过你的展示,同学们思路更加清晰。2.要求:①展示人上台迅速,书写认真、快速、规范,步骤清晰、简洁。②非展示人讨论完毕,总结整理完善,并迅速浏览展示内容,准备点评、补充、质疑。展示问题或题目展示方式及位置展示小组基础自测书面展示2组探究(1)书面展示3组探究(2)书面展示4组探究(3)书面展示5组探究(4)书面展示1组点评安排及目标要求1.目标:通过你的精彩点评,同学们能熟练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问题。2.要求:点评人先点评规范,后点评对错,最后点评思路方法,红笔

4、勾画,并给出分数评价,及时回扣学习目标。非点评人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记好笔记。点评题目点评小组点评同学基础自测6组探究(1)7组探究(2)8组探究(3)9组探究(4)5组导学案答案BBCCDDCD1.在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形式和变革”问题是,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一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许多人“对苏联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联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风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下的

5、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刊》(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一边倒”,学习苏联;底子薄。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后期束缚生产力

6、的发展。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调整: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

7、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中小企业为主;工业增长快。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潮。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