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会提问》有感

读《学会提问》有感

ID:40610191

大小:16.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5

读《学会提问》有感_第1页
读《学会提问》有感_第2页
读《学会提问》有感_第3页
读《学会提问》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学会提问》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学会提问》有感丛台区实验小学赵优质提问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优质提问必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频度和等候时间,才能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营造氛围,创设提问情境在教学中,首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课堂创设情境,比如说一个故事、那个一个实验一首儿歌、一个典故、一组数据等等都可以创设情境。比如说我们在教数学课当中的提及讲认识体积的时候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装一半水,然后往里边儿

2、放小土豆儿一点儿点儿放进去,此时提出问题问:水为什么会溢出来?比如我们在讲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可以创设情境,来创设购物环境有售货员、有顾客,这样的情景学生一点也不陌生,是学生更积极主动提问、思考,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       二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最佳时机提问:(1)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2)

3、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3)提问于学生思维的“盲区”处。数学学科的很多定义、规则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客观存在,脱离了具体形象去讲授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深奥,学起来就很吃力。如何为学生搭建知识与客观存在的桥梁呢?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来,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提高提问效果       1、问题的难易度。调控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

4、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会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提问时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2、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显而易见,“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提问频繁的课堂往往被人们理解为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了

5、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对于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问题,我们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3、适当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不充足、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

6、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因而,有效高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当然,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专家认为,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沉默不语,教师可以考虑转换自己提问的角度,从另一个角度用更清晰、简练、明确的语言重新表述自己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效率。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优质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

7、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花,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能帮助学生走进思考的航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谱写我们课堂美妙的的乐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