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中对句子的考察

阅读理解中对句子的考察

ID:40612297

大小:55.2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05

阅读理解中对句子的考察_第1页
阅读理解中对句子的考察_第2页
阅读理解中对句子的考察_第3页
阅读理解中对句子的考察_第4页
阅读理解中对句子的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中对句子的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理解中对句子的考察对句子的考查,主要是分析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其表达作用从考试题型来看,大多以1、“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4、”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什么”“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1.简洁但内涵丰富的语句2.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3.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理解分析句子的含义,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文章的艺术手法,提高阅读能力等大有裨益(1)抓住关键词语。大凡含义深刻的句子总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贯穿其中。找出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弄清楚其表达的意义,句子的含义也就明白了(2)联系上下文意、时代背

2、景和句子的位置。这些都对理解句子的特殊含义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因为句子不是孤立的,上下文意的连贯,决定了句子的含义;特殊的时代背景,赋予句子特定的含义;句子的位置,则决定了句子在文章中起总起、过渡、总结等的不同作用(3)结合修辞手法。为了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些语句往往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或者倒装等语序。弄清楚这些修辞、语序等表现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表达作用。关键句子主要包括十种类型:1、首句:起提示、概括、承转的作用2、主旨句:点明题旨的句3、抒情句:有的直抒胸怀;有的委婉曲折;包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4、议论句:饱含了作者对事物

3、的褒贬。5、描写句:起烘托气氛,渲染心情,设置场景,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6、修辞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加强表现力,达到一定的目的。7、中心句:总结全文的句子;有的在语段中起核心的作用;有的语句起铺叙描摹的作用。8、过渡句:(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9、修辞句:⑥首句: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作用,首句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代事件发生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10、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11、名言、诗句、警句名言:起强化、

4、突出、着重、强调的作用。诗句:起佐证的作用。警句:含蓄,寓意深刻,意味绵长,常常是作者情感之所聚。12、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13、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点明主旨,总结上文,深化主题,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14、矛盾句:字面上看是自相矛盾,实际上作者别有用心,寄寓着深刻的用意。:15、线索句:贯穿全文的的句子16、反复句: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二)理解关键句的含义及作用1、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描写)。抓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抓修辞手法:比喻、

5、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抓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2.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或目的。解题要诀一、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对结构比较复杂句子的分析首先要注意从本句人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对本句

6、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另外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二、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这些语句通常都富含哲理,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或引出问题,要回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的,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和闪光点,考生要认真体味,领会其内涵。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三、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

7、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总起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总结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四、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首先应该判断可能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者哪种表现手法。要做出正确判断首先应准确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特点,同时还要掌握语言评价的一些术语,使用恰当的措辞可以使答案更能击中得分点。下面就常考的作一些解说。1比喻:比

8、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