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

ID:40615995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5

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编者按: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建筑“四节”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要把推广建筑“四节”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从规划、标准、政策、科技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部门协调,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本文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研究思考如何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用新的理念深入研究其内涵,对“四节”工作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政府高度

2、重视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建筑需用大量土地,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使用的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在城镇化过程中切实做好城乡统筹,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切实做到节约使用土地、能源、水和材料(以下简称“四节”),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和影响十分重大。  一、从

3、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筑“四节”的重要性   从我国能源资源条件看。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煤炭、石油、天然气、可耕地、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约1/2、1/9、1/23、1/3、1/4和1/6。全国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目前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且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达到17.28亿亩,但目前仅有18.51亿亩。1993年到2002年城乡建设年均新增用地4389平方公里,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紧迫。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200立方米

4、,北方和西部有的地区已处于公认的极度缺水的程度。600多个城市中有2/3供水不足,其中1/6的城市严重缺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30%,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不足。保证能源和重要资源的供应是发展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条件。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带来能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比如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中,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高出2~3倍。建筑用钢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耗水泥80公斤等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   从城镇发展的质量与效

5、益看。从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来看,城镇建设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投资结构调整问题仍然突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等薄弱环节没有明显改善。2003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2.39%,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仅为27.48%。三分之一的污水处理厂因管網不配套等多种原因不能投入正常使用。相当多的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3亿多农民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超过60%。重地面形象建设,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盲目扩大用地范围的倾向,建设不切实际的大广场、宽马路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城市大拆大建,人为降低了建筑

6、的使用年限,居住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约为30年。一些地区供水管网老化,漏损严重,对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重视不够,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再生利用率低,仅为15.2%。城市间合作、区域协调发展观念不强,公共服务设施重复建设。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更加注重城镇发展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从建筑“四节”的潜力看。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如果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每年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8000万千瓦时,约相当于1998到2002年5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总和,相当于4.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相当于国家每年可减少电力建设投

7、资约1万亿元。村镇建设用地总量是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4.6倍,以北京为例,全市1100万城镇人口,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其中,市区人均建设用地不到90平方米,而农村人均建设用地286平方米。通过推进城镇化,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到2010年可将新增建设用地的幅度降低一半,到2020年可实现城乡新增建设用地与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少占耕地的潜力很大。据有关部门测算,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10个百分点,一年可节水47亿吨;推广应用节水器具等,全国城镇家庭一年可节约用水17亿吨。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