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_2011年司考真题_多项

刑法_2011年司考真题_多项

ID:40620916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5

刑法_2011年司考真题_多项_第1页
刑法_2011年司考真题_多项_第2页
刑法_2011年司考真题_多项_第3页
刑法_2011年司考真题_多项_第4页
刑法_2011年司考真题_多项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_2011年司考真题_多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项选择题:  (2011年)  51.①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②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  ③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④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多选第51题)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D.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答案】ABC

2、D  【考点】刑法解释  【解析】第①句表述正确。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第②句表述正确。扩大解释是指刑法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意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的解释。而缩小解释则是刑法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广,于是限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的解释。因此,对于一个刑法条文,解释者不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  第③句表述正确。采取何种方法、取向来解释法律,都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正确。  第④句表述正确。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

3、、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进行当然解释时,不能仅以当然道理为依据,还必须符合刑法的文字含义。因此,当然解释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综上所述,第①②③④句表述正确,四个选项的判断都是错误的。  52.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多选第52题)  A.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C.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  D.荒山

4、狩猎人发现弃婴后不救助的,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答案】ACD  【考点】不作为犯罪  【解析】不作为犯罪包括:纯正不作为犯和不纯正不作为犯。具备条件包括: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义务;这种义务的来源包括:(1)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后果。  选项A正确。法律明确规定,饲养动物的人有保证自己饲养的动物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饲养人看见自己饲养的宠物撕咬儿童而不制止,导致儿

5、童被咬死的,应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选项B错误。一般公民虽然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但是其没有报警的法律义务,因此,不能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选项C正确。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他们应当履行监护职责,既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也应该保证未成年人不实施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因此,当未成年人的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的犯罪。  选项D正确。荒山狩猎人既不是弃婴的父母也不是实施抛弃行为的人,因此,即便他发现弃婴后不予救助,也不构成不作为的犯罪。  53.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

6、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多选第53题)  A.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这是方法错误,甲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B.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药死亡。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丙打算将含有毒药的巧克力寄给王某,但因写错地址而寄给了汪某,汪某吃后死亡。这既不是对象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丙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丁误将生父当作仇人杀害。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答案】AC  【考点】

7、认识错误  【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果关系错误,是指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生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选项A中,甲为了杀死被害人而将被害人推入水中,结果井中无水,被害人被摔死。这属于因果关系错误,而不是方法错误。  选项B说法正确。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是指实际上提前实现了行为人所预想的结果。选项B中的情况就属于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  选项C说法错误。丙的行为属于具体的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即行为人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和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属

8、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对于对象认识错误而言,无论采用具体符合说还是法定符合说,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丙的行为应成立故意杀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