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

ID:40627037

大小:243.6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8-05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1页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2页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3页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4页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节流体性质和油气水系统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流体(油、气、水)性质与分布规律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油藏内流体性质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探讨流体性质非均质性及对油井产能的影响,为油藏评价、储量计算、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藏综合评价提供必要参数,最终为油田选择合理开采工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1、流体界面的确定单井油气水层划分确定流体界面的基础,主要依据岩心、录井、试油等直接观察和测试的手段,最终利用测井解释方法划分每口井的油气水层。流体界面确定方法统计法:统计某油藏的每口井的油顶、气顶、油底等深度,确定界面作图法:做油藏剖面图,

2、确定界面压力梯度法:利用测压资料求压力梯度,确定界面原始油层压力和流体密度法:估算流体界面的方法,初期才使用油层和水层各钻一口井只有一口井并钻油层,且为正常压力系统2、流体性质流体性质参数原油密度、粘度、含蜡量、含胶量、凝固点、初馏点、溶解系数、体积系数等天然气密度、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非烃气体含量等地层水密度、粘度、硬度、总矿化度、K+、Na+、Ca2+、Mg2+等离子含量水型:Na2SO4(rNa-rCl)/rSO4<1地壳水文地质封闭性差CaCl2(rCl-rNa)/rMg>1地壳水文地质封闭性好NaHCO3(rNa-rCl)/

3、rSO4>1过渡型MgCl2(rCl-rNa)/rMg<1过渡型流体非均质性陆相油田地质背景复杂,流体非均质性强,原油性质变化快。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等流体性质参数间的相关性原油性质相关性反映原油性质好坏及原油组分地层水性质相关性反映地层水总矿化度与各组分间的关系流体性质分布规律通过各种平面图、剖面图及变化趋势图来反映地质因素分析生油条件:热演化程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生排烃期及配置断裂构造:大断层控制流体分布,小断层使流体复杂化开启断层使流体复杂化,封闭断层使流体较好保存运移:距离,重分配次数,流体变化次数次生变化:水洗,降解,

4、氧化等3、油气水压力系统油气层压力是油气层能量的反映,是推动油气水在岩石中流动的动力。主要描述内容包括确定原始地层压力,识别不同压力系统,分析异常压力。A、原始地层压力的确定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测得的地层压力,通常用第一口探井所测的压力来代表。实测法:第一口井诱喷下压力计后,关井待压力恢复后所测油气层中部的压力。试井法:投产不久据不稳定试井作压力恢复曲线。作图法:据一系列压力资料作图求原始压力。B、压力系统流体压力能相互传递和影响的范围,又称水动力系统。压力系统四条件:处于同一构造单元,储层纵横向连通性好油气层内部各处的原始折算压力相同压力梯

5、度曲线重合各井压降速度基本一致,同期测的静压大体相等研究方法:地质条件分析:断层,隔层、区域不整合、岩性剧变、裂缝压力资料分析:算原始折算压力,压降速度、压力梯度、静压数值井间干扰试验C、异常压力分析压力系数: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压力系数>1.2或<0.9称为异常压力造成异常压力的原因:地层承压条件变化:剥蚀:压力不变形成相对高压,压力下降过快形成低压构造:保持原压则升高成高压下降成低压,断层串通成异常地层欠压实:不平衡压实造成高压,蒙脱石脱水造成高压其他因素:油气运移、烃生成、胶结、地温升高、生物化学异常压力与油气关系(

6、1)异常高压减小了作用于岩石骨架上的有效压力,从而减小因压实导致的孔隙度损失,利于储层孔隙的保存;(2)异常高压影响生油门限深度,加大了液态烃存在的深度;(3)异常高压对油气运移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异常高压体系为烃类初次运移提供了动力,同时异常高压还起到减缓泥岩压实进程,使泥岩在深部仍保留有相对较大的孔隙度及渗透性,进而加快烃类排驱的作用;(4)盖层异常高压又能增加盖层的性能形成压力封闭,压力封闭与毛细封闭相比是一种更有效的封闭机制;(5)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与深部高压气藏和深盆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6)异常高压与裂缝性泥岩油气藏有密切关系。

7、第六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性质直接影响产能及最终采收率。储层非均质研究是油藏描述的核心之一。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非均质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就目前的研究方法和程度来说,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宏观非均质和微观非均质研究,以及平面和垂向非均质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层内和层间非均质研究。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宏观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这里所说的宏观非均质性主要是指岩性、物性、含油性以及砂体连通程度在纵横方向上的变化。1、层内非均质性指单砂层垂向上储层性质的变化,是控制和影响砂层组内一个单砂层垂向上注入剂波及体积的关键因素。不同部位储层性质

8、的变化,它表示储层不同部位的岩性、物性特别是渗透率分布情况不同方向渗透率不同、矿物颗粒排列不同等。粒度的韵律性:单砂体内部粒度大小在垂向的变化序列沉积构造的垂向演变各种层理类型由于不同粒度的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