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栋与十栋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四栋与十栋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ID:40636656

大小:8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5

四栋与十栋沉降观测技术报告_第1页
四栋与十栋沉降观测技术报告_第2页
四栋与十栋沉降观测技术报告_第3页
四栋与十栋沉降观测技术报告_第4页
四栋与十栋沉降观测技术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栋与十栋沉降观测技术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桂林理工大学屏风校区教四楼和教十楼沉降观测技术报告编制:一班二组复核:审批: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测绘08-1第二小组2011年12月28日-6-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执行的规范标准三、水准基点的设立及检测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五、沉降观测周期六、观测精度及观测值的平差计算七、沉降数据统计分析八、沉降数据评价附录NO:1水准基点位置示意图NO:2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NO:3沉降量统计分析表NO:4各个监测点沉降量与周期(S-T)关系曲线图桂林理工大学屏风校区教四楼和教十楼-6-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一.工程概况桂林理

2、工大学屏风校区位于桂林七星区建干路12号,监测建筑物为校区内教四栋与教十栋,其中四栋楼高度为4层、十栋楼高度为3层,5期沉降观测已完成,出此报告。二.执行的规范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三.水准基点的设立及检测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监测区附近(变形区外)布设沉降观测使用的1个水准基点(J1),其具体

3、位置见附图NO:1水准基点位置示意图。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系,由已有的资料知此水准基点(J1)符合二等水准的工作基点,可以作为此次沉降观测的工作基点。基准点的假定高程为150.4000m。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该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及荷载特点并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对教四栋与教十栋两楼共布设了30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具体位置见NO:2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五.沉降观测周期根据此次实习的要求,这两栋楼的首期观测时间为-6-2010年12月20日,在建筑物运营期间每15天观测一次,于2012年2月18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

4、,这两栋楼在运营管理期间进行了6次观测工作,共历史258天。一.观测精度及观测值的平差计算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4条表3.0.4规定:变形测量精度等级定为二级,观测精度按二级精度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2.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mm,(L为距离)。;(2)测站前后视距差≤1米;(3)各测站视线长度≤30m。3.观测仪器:采用国产南方数字精密水准仪-DL-201,仪器标称精度: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1mm/km

5、,配合条码式水准钢尺施测,外业视距限差均由数字式水准仪机载软件进行自动控制,如限差超限将由仪器对该站超限数据删除,并当场对该站数据进行返工重测。4.观测值的平差计算每次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将仪器内存中的外业观测数据下载进计算机后,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开发的专业控制网平差软件《PA2002》进行平差,计算各点的高程和精度。如平差后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低于二级精度(±0.5mm),则立即返工重测,直至满足精度要求为止,其后将各观测点平差后的高程填写在已定的统计表格中,计算累计沉降量及本次沉降量,并填明日期和施工情况等资料

6、,最终形成沉降量统计分析表(附表NO:-6-3)。1.观测精度统计:对各观测周期的平差资料进行统计,观测点水准线路测量最大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49mm(2012年2月18日的观测数据),统计数据表明观测精度完全满足二级变形测量精度要求。一.沉降数据统计分析1.截止2012年2月18日最后一次观测止,教四栋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1.8mm(S15观测点),最小累计沉降量为2.1mm(S12观测点),最大累计沉降差为9.7mm(S15观测点~S12观测点),平均累计沉降量为5.21mm。教十栋最大累计沉降量为52.8mm

7、(T1观测点),最小累计沉降量为3.9mm(T9观测点),最大累计沉降差为48.9mm(T1观测点~T9观测点),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2.93mm。2.在所有观测周期之间,可计算出整个时间段内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速率,经计算:教四栋在2010年12月20日~2012年2月18日期间,时间间隔为258天,点位最大沉降量为11.8mm(S15观测点),点位最大沉降速率为0.0457mm/天(S15观测点)。教十栋在2010年12月20日~2012年2月18日期间,时间间隔为258天,点位最大沉降量为52.8mm(T1观测点

8、),点位最大沉降速率为0.2047mm/天(T1观测点)。3.在最近5个观测周期之间,可计算出最近时间段内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速率,经计算:-6-两栋楼在2011年12月20日~2012年2月18日期间,时间间隔为60天,点位最大沉降量为0.4mm(S10观测点),点位最大沉降速率为0.00667mm/天(S10观测点)。1.沉降量与周期(S-T)关系曲线图分析从沉降曲线(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