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失误体系的研究

小学生计算失误体系的研究

ID:40641294

大小:22.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5

小学生计算失误体系的研究_第1页
小学生计算失误体系的研究_第2页
小学生计算失误体系的研究_第3页
小学生计算失误体系的研究_第4页
小学生计算失误体系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计算失误体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计算失误体系的研究正阳县育才外国语学校曾凯刘书通过前一阶段的调查研究,让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清楚的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合作,积极努力下,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归纳为:(一)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检查或不能在检查中发现错误;(三)有效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在这里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

2、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例如:抄错或看错数或符号、抄错题目、横式写对,竖式写错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将做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一、新的教学理念对于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计算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思考,逐步形成数学意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应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3、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理5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学生逐渐能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进行一定程度的概括,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模型。并不断探索和发现应用规律进行学习迁移。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

4、成。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教学效果。其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对新旧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发生联系,新知识就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生根”。二、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对于算法的规律以及算法技巧的掌握,一方面需要学生在提高课堂上的注意力,认真听老师的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且在练习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与掌

5、握算法。学生需要发挥学习算法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在学习习惯方面上应该给学生设计计算错误登记表或者登记本,让学生收集各种错误类型,自我分析错误原因及纠正策略,这样老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典型错误进行矫正。这样才可以较好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习中错误的学习习惯矫正过来。新课标指导下的计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5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

6、领域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他们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调整、补充等创造性的处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让建模思想在计算中生根发芽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如符号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集合思想、转化、建模思想及猜想、验证的方法等。在计算教学中应对教材中蕴涵的这些思想方法进行挖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领会,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向“会学”迈步,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努力尝试构建一种小学计

7、算教学的课堂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尝试,初步形成了以“唤醒——探究——建模——运用”的计算教学课堂的一般模式。(一)唤醒“唤醒”是计算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需要精心设计与有效实施。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唤醒学生相关生活经验的有效做法,设计典型的练习,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还原计算原型。(案例)“10以内的加和减”,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计算。教学前,帮助学生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唤醒学生的“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知识与技能。唤醒已有的计

8、算技能,迁移计算方法。“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100以5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二)探究算理的形成过程。在引导学生探究算理、领会算理的过程中,要体现生动性和现实性,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突出让学生经历、感受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不断经历、不断反思,自觉修正、内化算理,从而真正理解计算算理。(案例)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中,有一道题: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列式:12×15让学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