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解题建议)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解题建议)

ID:40653366

大小:3.87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8-05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解题建议)_第1页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解题建议)_第2页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解题建议)_第3页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解题建议)_第4页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解题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解题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高考解题的六点建议我们对高考解题的基本建议是(6条):明确解题过程;夯实解题基础;防止解题错误;掌握解题策略;精通三类题型;运用答题技术.(1)明确解题过程;(四步程序)①理解题意②思路探求③书写解答④回顾反思(2)夯实解题基础;(四个因素)①知识因素②能力因素③经验因素④情感因素(3)防止解题错误;(四种类型)①知识性错误②逻辑性错误③策略性错误④心理性错误.(4)掌握解题策略;(四个策略)①模式识别②差异分析③层次解决④数形结合(5)精通三类题型;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解答题(6)运用答题技术.①提前

2、进入角色②迅速摸清“题情”③执行“三个循环”④做到“四先四后”(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高后低、先同后异)⑤答题“一慢一快”⑥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⑦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⑧运用解题策略于分段得分:●分解分步—缺步解答●引理思想—跳步解答●以退求进—退步解答●正难则反—倒步解答●扫清外围—辅助解答1测试复习成果提供复习导向1-1第一阶段复习要做到“四过关”(1)能准确理解书中的任一概念;(测试1,测试4)(2)能独立证明书中的每一定理;(测试1,测试2)●定理从两个方面提供重要方法;要会定理的正用、

3、逆用、连用、变用、巧用、活用.●潘承洞教授1979年出高考题,只出了一道题:“叙述并证明勾股定理”,得分不全国做对的人不到0.01(百里挑一),潘教授不敢承认是他出的;1981年考余弦定理呈两极态势;2010年四川高考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50万考生做对的仅几百人(千里挑一),议论纷纷;2011年陕西考余弦定理,也是议论纷纷;2012年陕西考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没有议论了.(3)能熟练求解书中的所有例题;(4)能历数书中各单元的作业类型.(统计)(真正做到“四过关”可望高考得120分,得分率0.80)●课本

4、类型统计1-2第二阶段复习要抓住五个方向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顺序复习、全面覆盖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了.(1)第一阶段中的弱点;(2)教材体系中的重点;(3)高考试题中的热点;(4)中学数学的解题方法体系;(5)应试的技术:针对性、实用性、系列化.这五个方面是复习工作的继续深入与自然提高,也是高考应试的宏观驾驭与有效逼近.(这五个方面与近几年的高考题相结合,可望高考得130分,得分率0.86)1-3“四过关”测试大家“四过关”没有呢?测试1:(是否形成良好的

5、认知结构,脑子里有无思维路线图)例1-1闭上眼睛,你能回忆起几条数学定理,说出几个数学名词?越多越好!●文科必考内容:共20个知识板块,约260课时、180个知识点;●理科必考内容:共21个知识板块,约290课时、210个知识点.)例1-2当我说“函数”时,你能想起相关的多少个概念和定理?越多越好!(思维概念图)图1例1-3对于您能写出多少个等式?越多越好!(思维概念图)(同角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sin===(1+cos)tg==2sin=2cos=……测试2:四过关了吗?(认知结

6、构,思维能力,经验题感,情感态度)例2余弦定理的3个话题.例2-1余弦定理记得住、会证明吗?思路1(向量证明):分析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只需证.图2如图2,最后一式显然成立,故有证明如下(由繁到简、三项变一项)(把数量转变为向量)(向量运算、变三项为两项)(向量运算、变两项为一项).(把向量还原为数量)思路2(坐标证明)如图3,在中,设,由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有图3(把向量变为坐标)(坐标运算)(坐标运算),(把向量变为数量)得.可见,余弦定理是向量数量积定义的一个特例.如果在单位圆上,记,则.可见,余弦

7、差角公式是向量数量积定义的一个特例.例2-2一个流行的几何证明.其证明过程是对角分三种情况讨论,得出.(1)当角为直角时,由勾股定理,得,所以,当角为直角时,命题成立.(2)当角为锐角时,如图4,过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为,则,.①在中,用勾股定理,得,,消去并把①代入,得图4(消去)(把①代入消去)(展开),(把①代入消去)所以,当角为锐角时,命题成立.(3)当角为钝角时,如图5,过点作对边的垂线,交的延长线于,有,.②在中,用勾股定理,得,,消去并把②代入,得(消去)图5(把②代入)(展开),(把②代入

8、)所以,当角为钝角时,命题成立.综上(1)、(2)、(3)可得,在中,当角为直角、锐角、钝角时,都有.同理可证,.问题在于,当角为锐角时,角还可以为直角或钝角(既有知识性错误,又有逻辑性错误)例2-3余弦定理的逆命题(怎样叙述,真假如何)对应余弦定理的符号等式,交换条件与结论,我们给出逆命题为:逆命题1若为正实数,,有,,,则对应的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且边的对角为,边的对角为,边的对角为.证明由,有,得,又因为正实数,所以.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