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第二章、本量利分析

部分第二章、本量利分析

ID:40654701

大小:362.8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05

部分第二章、本量利分析_第1页
部分第二章、本量利分析_第2页
部分第二章、本量利分析_第3页
部分第二章、本量利分析_第4页
部分第二章、本量利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分第二章、本量利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部分第二章本量利分析保本点分析保利点分析敏感性分析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盈亏临界点的确定方法相关因素对保本点影响多品种生产保本点确定§3-1保本点分析(一)相关范围假设:期间和空间(二)模型线性假设: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不变(三)产销平衡假设:各期存货余额不变(四)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各产品收入比重不变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销量×销售单价-(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销量×销售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总额=销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V×(SP-VC)-FC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0盈亏临界点销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一)公式法(二)贡献毛益法BE:贡献毛益等于固定成本时的销量或销售额。BE(数量)=FC/(SP-VC)BE(金额)=SP×BE(数量)三、盈亏临界点的确定方法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

3、1边际贡献与边际贡献率BE(数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BE(金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保本点作业率=保本量(额)/现有销售量(额)安全边际=现有销售量(额)–保本点销售量(额)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现有销售量(额)▲保本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例: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元。要求:1.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及销售额。2.如该企业现有销售

4、量为4000件,计算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企业经营安全程度指标四、相关因素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一)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1.FC下降——BE减少——P增加2.FC上升——BE增加——P减少(二)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1.VC下降——BE减少——P增加2.VC上升——BE增加——P减少(三)销售单价的影响1.SP提高——BE减少——P增加2.SP下降——BE增加——P减少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产品贡献毛益率×各自销售比重或:=各产品贡献毛益之和/全部产品销售总额综合保本额=FC/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产品保本额=综合

5、保本额×各自销售比重例:某企业同时生产A、B、C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313500元。三种产品单价分别为10、5和2.5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7.5、3和1元。三种产品销售量分别为45000、45000和30000件。要求:计算盈亏临界点三种产品的销售额。五、多品种生产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加权平均法§3-2保利点分析▲Pt=Vt×(SP-VC)-FC▲TCMt=FC+Pt▲Vt=(FC+Pt)/CM▲St=(FC+Pt)/CMR▲Vt=BE(量)+Pt/CM▲Pt=(Vt-BE)×CM一、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模

6、型只有安全边际下的贡献毛益才会带来利润。▲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固定成本]/单位产品的贡献毛益▲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销售额=[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二、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例:某企业产销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预计年销售量27000件,每件售价2元,单位变动成本1.5元。计划期间固定成本10000元。若单价由原来的2元提高到2.5元,为了使产品预期的销售量能顺利销售出去,假设全期需增加广告费支出2000元。则:目标

7、利润是?盈亏临界点的变化为?保利点的变化为?完成预计的销售量对于企业而言利润变化为?假设上例中该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有剩余,如果增加产量可采取薄利多销的措施。经研究决定:单价降低5%,可使销售量增加12.5%,则盈亏临界点的变化为?保利点的变化为?完成预计的销售量对于企业而言利润变化为?§3-3敏感性分析P=(SP-VC)×V-FC=0一、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Vmin=FC/(SP-VC)SPmin=FC/V+VCVCmax=SP–FC/VFCmax=V(SP-VC)例: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

8、20元,固定成本70000元,销售量计划为5000件。如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分别增加20%,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二、敏感系数及其计算某因素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4.FC:3.VC:(经营杠杆)1.V:2.SP:1.在分析某因素的敏感程度时,假设只有该因素发生变动,而其他因素是不变动的。2.各因素敏感系数的排列顺序对应着某一特定条件,当条件发生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