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小说之老舍

30年代小说之老舍

ID:40669566

大小:2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5

30年代小说之老舍_第1页
30年代小说之老舍_第2页
30年代小说之老舍_第3页
30年代小说之老舍_第4页
30年代小说之老舍_第5页
资源描述:

《30年代小说之老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学院2009级1班102062009029黄晓锋30年代小说之老舍、巴金小说创作比较:中国现代小说到30年代,进入成熟、繁荣的时期。试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和异质文化的激烈碰撞,为长于叙事的小说文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0年代的小说家对人的发现和对人生的关注,延续了五四人文精神,同时,他们对于激变时代的人性、认得内心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又有了许多新的看法与体察。其次,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广泛借鉴、多方择取中外文学资源的结果。最后,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创作主体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

2、个性的结果。小说家经过辛勤探索,找到了体察生活的独特角度与评价生活的价值角度,赵导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领域,并在对中外艺术资源的选择、抉择和创造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较为成名的小说家都拥有比较稳定的风格、构建独特的艺术世界。老舍先生以幽默、温婉的笔调勾勒出了北京的市民生活;巴金先生用他热情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青年人的世界与封建家族的激烈对抗……下面,将从艺术创作特色对老舍先生与巴金先生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首先,就艺术创作特色而言: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特点,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

3、、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另外,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地欣赏、陶醉,以致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

4、,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惋叹不已。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独树一帜。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与鲁迅、张天翼、钱钟书和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名家的幽默艺术互有异同.喜感因素和悲感因素相交织,构成了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含蕴丰富,独具一格的幽默感。老舍的幽默,是温暖的北平的幽默,简朴、利落、善良、生气勃勃。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是逐渐成熟的,早期是“为幽默而幽默”,《二马》显示出他的幽默风格趋于形成,《离婚》则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老舍笔下的幽默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的渗透,获得了“笑中有所思

5、”的艺术魅力。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巴金小说创作,不仅有"悲剧美"、"语言美",更有"抒情美"的美学特征。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从审美特征的总体来看,巴金小说具有鲜明的“悲剧美”。花建说巴金是“从社会悲剧的体验走向悲剧美的创造者”。花建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可以看到,巴金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包含着悲剧性的故事,他创

6、造了一系列的艺术形象都是悲剧性的人物。《灭亡》是巴金小说的处女作。《灭亡》(1929)以1926年前后军阀孙传芳统治下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的悲剧故事,并由此形成了巴金小说具有的强烈感情色彩的基本特色。《灭亡》描写了一个革命的知识青年从反抗黑暗势力而走向自我奋斗、直至牺牲的过程。作品从第一章开始就以阴沉的笔调刻画了一幅阶级对立的血淋淋的图画,在这个背景上,作者巴金塑造了一个恨人类的主人公——杜大心。而小说第一章题为《天边的黑暗中一个灵魂底呻吟》,事实上概括了主人公的全部活动和心情。他有强烈的正义感,有无畏的献身精神;他早年由于爱情生活的不

7、幸离开了家,并“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团体”。人民的苦难和个人的不幸齐集一身,使他变得异常阴郁,孤僻。在一次偶然相会中,他爱上了朋友李冷的妹妹李静淑。然而他所信奉的革命“宗教”却是不允许他谈情说爱的,这就使他陷入了更深一层的痛苦之中。他平时从事工会革命工作,与他最为相投的是工会的办事员张为群。染而就是这样一个热心为群众效力的好青年,却在一次运送传单的过程中被捕牺牲了。张为群的死使杜大心深感愤怒和内疚,他决心为朋友报仇,于是他走上了暗杀的道路。在打伤戒严司令后牺牲了.巴金以极其沉痛的笔调描写了这一情节。写到统治者拿着杜大心的头去示众,写到戒严司令不

8、仅没有被打死,相反的,却从这件事中捞到一大比款子,为姨太太买了不少首饰。作者对杜大心所进行的暗杀行为采取怀疑态度,他说:“我自己是反对他采取这条路的,但是我无法阻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