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发展与演变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

ID:40677058

大小:256.3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06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1页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2页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3页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4页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散曲元曲导论王国维:“元曲是中国最自然的文学。其文章之妙,在写情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真挚之理,秀杰之气,时露其中。〞此语虽为戏剧所发,然以之论散曲,实当之无愧,故曲能在元代文壇独领风骚,而与唐诗宋词并为古典韵文艺术的三颗星。散曲释名元代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20世纪以来的学者,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散曲作为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下来。元曲起源曲本身就是歌词,是一种配合音

2、乐来歌唱而写作的文词,具有音乐性。曲又称词余,不论音乐基础或是形式构造,均可说是由词演变而来;,可说是元代的新乐府--具有新的生命、新的面貌与新的创作精神。展现了一股新兴的艺术力量,就其音律、句法、声谱来看,可说是由周、汉、唐、宋的乐府文学递变而來,继承了由周到宋,各种歌唱文学的特色。元曲发展背景1.文学发展的結果散曲的前身为词,當宋词发展到金元時代,即漸告衰落,其輝煌的黃金时代,已成历史,无论其技巧如何圆熟,声律如何和谐,终究是文人知识份子象牙塔中的产物,与众多的民众脫了节,不符时代的要求,故新兴的诗歌样式因而兴起。2.

3、外來音乐的影响女真、蒙古等新兴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之时,中国北部的风俗、语言、习惯等均有极大的变化;音乐方面亦产生无限壯阔的波澜,旧有的词的曲调无法因应配合,不得不及时告退,新兴的曲调-元曲应运而生,这是必然的结果。3.经济发展元代的社会现实亦是促成元曲发展的重要推手,海运的创行,运河的沟通,城市经济繁榮热络,促使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与日夜不绝的观众因而产生。4.政治因素连年的战争,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吏政的残暴、腐败,天灾人祸,以及对汉民族的压迫,众多的汉民族生活於水深火热的世界,苦难百姓的代言人因之而起,且元代有近80年的

4、时间不设科举,读书人失去了晋身的階梯,于是,深入到社会的底层,甚至在勾栏、瓦舍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被奉為“书会才人”,甚而“躬踐排場,面夫粉墨”,他們的笔下铺敘演成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被成功地塑造出來,成就了一篇篇的元曲佳作。散曲的产生与发展1、发源于金词根据学者研究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产生于民歌俚谣。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金词中的许多词牌实际上已经是亦词亦曲,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已经接近后代的曲。2、散曲输入文坛成为散曲文学的主要途径。金末元初

5、文人没有科举取仕这条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而大量名妓会制乐府、唱曲,他们将民间的歌曲大量修改、传唱。文人与她们诗酒相乐、丝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民歌时调与文人创作的结合。3、乐曲的变化。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便应运而生。曲的兴起從金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统一全国,这些原本流传于民间的俗谣俚曲融入大量的异族音乐,产生了新的曲调和与之相应的曲辞,即“北曲”,亦即后來所謂的“元曲”。其后,这种曲子一面用于杂

6、剧,成为剧中的唱词(剧曲),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我们可以说:剧曲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则是元代的流行歌曲。散曲这一新诗体的出现,正巧为元帝国统治下受到轻视、被迫流入社会底层的知识份子提供一种更能自由充分抒发心中不平以及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在此背景下,散曲因而蓬勃發展。散曲的体制一、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于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除了单片只曲,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如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7、二、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体制特点有三:1、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2、各曲同押一韵。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三、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散曲的特征宮調與曲調:曲和詞一樣,都是配合樂調歌唱的長短句。正如詞有詞調,每個詞調叫做「詞牌」,曲也有曲調,每個曲調叫做「曲牌」。每個「曲牌」有其隸屬的「宮調」,就和現在樂曲有A調、B調的情形一樣,用以限定樂器音色高低的名稱。曲辭就是按照不同曲牌的格式來創作的。※元代常用的宮調,例如宮聲(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

8、,商聲(越調、大石調、雙調、商調)。聲調:唐詩宋詞的時代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朝,受到異族語言的影響,北方的口語已經沒有入聲,原本的入聲派入平、上、去三聲之中。元曲是北方的口語文學,當然也沒有入聲。曲韻:散曲需一韻到底,但每一部韻中的字不論平上去,皆可通押。一首曲子中有平聲韻,有上聲韻,有去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