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存货核算

2012存货核算

ID:40696810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6

2012存货核算_第1页
2012存货核算_第2页
2012存货核算_第3页
2012存货核算_第4页
2012存货核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存货核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初级会计实务》总结:存货的核算2012-2-917:21:53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357  【东奥小编】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开始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同学们应该在复习的火热阶段。东奥为参加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同学们整理了基础讲义,让学习和进步成为生活的习惯。东奥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课程已上线。    知识点概述:  1.存货的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1)存货的相关税费:包括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  (2)

2、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3)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2.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的内容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  (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

3、。  (3)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向客户预付货款未取得商品时,应作为预付账款进行会计处理,待取得相关商品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企业取得广告营销性质的服务比照该原则进行处理。  3.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4.原材料的核算  按照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  (1)购入材料  ①货款已经支付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买价+运杂费、包装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4、 应付票据  ②货款已经支付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买价+代垫运杂费、包装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应付票据  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③结算凭证已到,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④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按暂估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贷:原材料  (2)发出材

5、料的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  (1)支付货款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2)验收入库并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①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等【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②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异金额(+超支差

6、异;-节约差异)  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或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3)发出存货并分配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①发出材料  借:生产成本等【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②分配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分配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