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ID:40704817

大小:1.2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06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_第1页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_第2页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_第3页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_第4页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第四章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社会工作101班:郭福洲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目录一、人的本质的理论人是什么?古希腊:伊壁鸠鲁根据人的自然属性对人进行了规定,认为幸福和快乐是人的生活的目的,而幸福和快乐则是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状态,为此,人必然地趋利避害,趋乐避苦,这就是人的本性亚里士多德则初步从人的社会性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天生要过共同的生活”。之后西方众多学者分别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探索:如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自然属性张扬,费尔巴哈对人的感性肯定。中国古代:

2、孔子最早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说,虽然没有直接明确人性是什么,但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关于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孟子:“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说。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提出了人性恶的思想。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一是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出发规定人的本质。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人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人本身。二是从人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

3、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一次从人的社会关系角度认识人的本质,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一个革命性变革。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尽管就人本身而言存在着两重关系,即人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但人的自然关系只是把人纳入自然链条中,而把人从自然链条中区分出来,使人作为人存在的则是人的社会关系。三是从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构建的动能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本性)。需要是人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生产;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因此,需要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性之

4、一。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关于人的本质的三重规定性,奠定了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⑴从关于人的本质是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出发,在矫正社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人在情景中”的基本价值,在人与环境、人与特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关系中开展矫正工作⑵从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并不仅仅只具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社会功能是人的本质的重要方面,矫正对象众多问题的产生都源于个体与社会联结的失衡或断裂,因此,恢复人的社会功能,实现人与社会的联结,是矫正社会工作的又一重要价值观。⑶从需要是人的本质的规定出发,

5、在矫正社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坚持需求为本的价值观。问题一:您认为人的本质是什么?问题二: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观点对矫正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问题三:人的本质的三重规定性?本人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人是自然的结晶。人的各种特点或是所有能够总结出来的都是“人的本质”。之所以会有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可以是外观,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思想。“我们”认为他们“有困难”或者是他们会对“我们”的社会不利,我们要通过矫正的社会工作方法让他们和我们的行为、价值观变得“一致”,或者是我们认为他们不会危害社会了。这种矫正的方法的出发点即

6、是我们认为的“人的本质”和哲学基础。这个矫正的过程可能是强制,也可能是非强制。但我们的人本主义认为尽量的以他们出发。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曾经依据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区分为三种形态,即人对人的直接依赖时期,人对物的直接依赖时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期;并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把人的本质归还给人自身,而人的本质则在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矫正社会工作在本质上就是要促使矫正对象完全地占有自己的这些本质,或者说,矫正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人的这

7、些本质,这使他们与社会相脱离,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正常地生活。矫正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促使矫正对象实现与社会的联结,促使矫正对象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因此,促使矫正对象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实现矫正对象的全面发展是矫正社会工作的最基本的价值观。问题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本质目标?问题二:理论停留在脑海中,行动中很难运用,请设想自己如何运用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对服务对象进行矫正治疗?问题参考答案:思考!努力地思考!就会有答案。亲,谢谢!社会工作101班:郭福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