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妊高征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观察

MP妊高征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观察

ID:40711375

大小:130.6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MP妊高征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观察_第1页
MP妊高征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观察_第2页
MP妊高征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MP妊高征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44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12月第11卷第6期PracticalPreventiveMedicine,Dec.2004,Vol11,No.6文章编号:1006-3110(2004)06-1244–02MP妊高征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观察唐菊阳作者单位:湖南省邵东县妇幼保健院(湖南邵东422800)作者简介:唐菊阳(1968-),女,湖南邵东县人,大专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幼保健工作。摘要:目的探讨MP妊高征监测系统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抽取2003年1~6月在我院门诊检查的孕妇640例为基线组,同时抽取2003年7~12月

2、在我院门诊检查的孕妇628例为观察组。基线组接产科门诊常规进行检查,对照组从孕20周开始进行妊高征监测,对预测阳性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结果两组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比率分别为:基线组9.69%,观察组6.05%,通2过χ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对两组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程度进行了2比较,经χ检验,观察组患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线组(P<0.01)。结论对妊娠20周以上的孕妇进行妊高征监测,对预测阳性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和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率。关键词:妊高征监测;早期干

3、预;治疗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628名在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孕妇进行妊高征监测,对监测阳性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抽取2003年1~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孕妇640例为基线组,同时抽取2003年7~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孕妇628例为观察组,两组孕妇均无内科合并症,且在年龄、孕产次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1.2方法基线组接产科门诊常规进行检查,

4、观察组除按常规检查外,从孕20周开始,进行妊高征监测,采用MP妊高征监测仪,无痛检测桡动脉脉搏波。每四周监测一次,预测阳性者,每两周监测一次,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1.3诊断标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按全国医学教材妇产科学》第六版为标准。预测阳性标准为:K>0.4,TPR>1.2,CI<2.5或>2.5。1.4干预治疗1.4.1给予健康指导及处方用药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饮食清淡,多吃鱼、蛋、虾等含蛋白质、钙丰富的食物,每天口服VitE100mg,3次/d,VitC0.1g,3次/d,每天2g钙,定期复查。1.4.2在上述健

5、康指导的同时,根据不同检测类型选用不同的药物干预治疗,常用方法:丹参片口服3片/次,3次/d,5%GS500ml+丹参注射液10ml,静脉点滴。或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25%硫酸镁30ml静脉点滴,然后用5%葡萄糖500ml+25%硫酸镁30ml静脉点滴,也可用5%葡萄糖1000ml+25%硫酸镁60ml静脉点滴,以上药物可选用1~2种,治疗7d为一个疗程。2结果2.1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比较基线组640例孕妇有62例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9.69%。观察组从孕20周开始进行MP妊高征监测,628

6、例孕妇中预测阳性为276人,预测阳性率43.94%,对于276例预测阳性的孕妇给予干预治疗,通过治疗,观察组中有38例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观察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226.05%。两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情况,通过χ检验,有显著差异(χ=5.77,P<0.05),说明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基线组,见表1。表1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比较分组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例)发生率基线组640629.69%观察组628386.05%2注:χ=5.77,P<0.052.2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程度比

7、较观察组进行妊高征预测,对预测阳性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有38例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具体发病程度比较见表2。两22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程度比较,通过χ检验,有显著差异(χ=15.23,P<0.01),观察组患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线组。表2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程度比较分组发病(例)妊娠期高血压(例)子痫前期子痫基线组6216406观察组38241402注:χ=15.23,P<0.013讨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妇特有而常见的疾病,其生理病理变化是小动脉痉挛,使得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多器

8、官缺血缺氧,继而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即血流的变化先于血压的变化。当临床症状出现时,肾和胎盘的功能性改变已转变为器质性改变,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了损害,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机会。若能在亚临床阶段直接检测到由于小动脉痉挛所产生的外周阻力增加,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即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