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苗出圃方法

榛子苗出圃方法

ID:40718071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榛子苗出圃方法_第1页
榛子苗出圃方法_第2页
榛子苗出圃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榛子苗出圃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榛子苗出圃方法    苗木出圃是育苗工作的最后环节。出圃准备工作和出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榛树苗木的质量、定植成活率及幼树的生长。一、出圃前的准备 第一,对苗木种类、品种、各级苗木数量等进行核对和调查。 第二,根据调查结果及订购情况,制定苗木出圃计划及苗木出圃操作规程。 第三,与购苗和运输单位联系,及时分级、包装和装运,缩短运输时间,保证苗木质量。二、起  苗用各种方法繁殖的苗木,在圃地经过一个生长季的管理后,便可以起苗出圃了。(一)起苗时期 绿枝直立压条苗、硬枝直立压条苗和扦插苗,应于秋季起苗。嫁接苗在秋季或春季起苗均可。秋季起苗

2、在苗木落叶后到土壤结冻前进行,春季起苗要在土壤化冻后到萌芽前进行。起苗前如遇土壤干旱,则应事先灌水,待土壤湿度合适时再起苗。起出的苗木,要求主根、侧根的长度最少要保留20厘米,不能伤根过多。(二)起苗方法实生苗主根长,须根多,如果用拖拉机带起苗犁起苗,则既省工又能保证苗木根系的长度。而压条苗、嫁接苗及扦插苗,则适宜人工起苗。其中起压条苗时,要注意切割压条苗的位置,必须保证全部须根保留在苗木上。挖取嫁接苗时应深挖,以减少砧木根系的损伤。三、苗木分级 挖出的苗木,要尽量避免风吹日晒,并及时根据苗木的大小和质量好坏,进行分级和假植。分级应

3、根据苗木的规格进行,不合格的苗木应留在苗圃地继续培育。在进行分级时,应同时剪除不充实的枝梢、病虫危害部分和根系受伤部分,以及嫁接苗砧木萌生枝,剪口要平滑。 关于苗木的分级,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级标准。根据梁维坚多年的经验,提出一个初步的分级标准,供育苗者及栽培者参考。合格的苗木,即可以进入商业化栽培园定植的苗木,其基本要求是:苗干高40厘米以上,苗茎粗度(茎基部直径)在0.5厘米以上,木质化根有5条以上。因为榛树为灌木状,有时整形为丛状形,对于苗茎的高度不要求太高,但根系必须发达,苗基径在0.5厘米以上,可满足栽植要求。苗木一般分为3级

4、:一级为优质苗,即苗木超过基本要求规格,并且木质化良好,发育充实,苗壮,芽饱满,根系发达。二级为合格苗,已达到出圃苗规格标准。三级是不合格苗,在规格标准以下,即半成品苗,需在苗圃继续培育1年。四、苗木贮藏榛树的压条苗和扦插苗,均需在秋季起苗出圃。从起苗出圃到第二年春季栽植,尚有4~5个月的休眠时间,需做好苗木的假植和贮藏工作。苗木休眠贮藏期间,需要低温和湿润的环境。低温,即要求2℃~3℃的温度,这种温度使苗木芽不萌发,处于休眠状态,沙培使之保持在湿润的环境,使苗木茎和根系不失水。因此,在北方有三种假植贮藏榛苗的方法:(一)室外地沟贮

5、藏  在苗圃地附近,选避风、干燥与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假植沟,沟宽1米,深0.8~1米,沟长根据苗木数量而定,最好南北延长开沟。假植时,苗木根向下,苗干顶部向上,并向南倾斜地放人假植沟中,放一层苗木,培一层湿沙,沙子要求是干净的河沙,沙粒大小为1~2毫米。刚起苗时,苗木培沙高度应是苗木高度的2/3,当空气温度下降至0℃以下,土壤结冻前,要将苗木全部用湿沙埋上,最上层用湿土盖一层,厚度约10厘米。(二)地下窖贮藏地下窖深2米,在北方地区的冬季可保持苗木需要的温度2℃~一2℃。用湿沙培苗,沙子保持湿润,地下窖内空气相对湿度可保持80%以上,

6、适于苗木假植越冬。窖内苗木垂直放置,把根系及苗干30厘米以下部分,用湿沙培好,可保证苗木安全越冬。(三)气调贮藏库贮藏用电器控制贮藏库的温度,保持低温。在库内用湿沙把苗木30厘米以下部位及根系培好。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五、苗木包装与运输榛苗失水后恢复能力很差,用水浸泡不能恢复原状,严重影响栽植成活率。因此,榛苗从起苗、假植、运输及到达栽植地,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榛苗不失水,其中运输途中应重点得到保护。(一)邮寄托运苗木的包装邮寄苗木、火车托运、航空运输及用小型汽车运输少量苗木,其苗木的包装要求:苗木以50或100株为1捆,绑好,外用

7、塑料袋密封,塑料袋在苗木根部需装少量湿木屑,以增加袋内湿度,或苗木根系蘸保水剂或蘸泥浆保持根系水分。塑料袋外用编织袋或麻袋包紧。袋口挂好标签,标明品种、数量、等级和起运时间。(二)汽车长途运输苗木的包装大量苗木远途汽车运输装车、包装要求:用大块塑料布铺在卡车厢底部,使待运苗木蘸上保水剂或泥浆,然后把苗木摆在车箱内,用塑料布把全部苗木包起来,以保持苗木湿度。塑料布外面用帆布或苫布包住苗木。在运输时间方面,北方地区秋季的10月下旬到11月份,以及春季2~4月份的气温,适于苗木的长途运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