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奥、霍桑试验与霍桑效应

梅奥、霍桑试验与霍桑效应

ID:40723792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6

梅奥、霍桑试验与霍桑效应_第1页
梅奥、霍桑试验与霍桑效应_第2页
梅奥、霍桑试验与霍桑效应_第3页
梅奥、霍桑试验与霍桑效应_第4页
梅奥、霍桑试验与霍桑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梅奥、霍桑试验与霍桑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梅奥、霍桑试验与霍桑效应一、梅奥生平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出生于澳大利亚。毕业于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获该校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曾任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逻辑学和哲学教授。后到苏格兰的爱丁堡从事医学研究,并成为一位精神病理学副研究员。1923年接受洛克菲勒基金资助移居美国,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26年进入哈佛大学任教直至1947年退休。二、霍桑试验背景在上个世纪的一二十年代,受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许多管理者和管理学家都认为,在工作的物质环境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之间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他

2、们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比如,工作场所的通风、温度、湿度、照明等等都会影响到工人工作的数量、质量和安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研究,以找出工作的物质环境与工人的劳动效率之间的精确关系。这项一直持续到1932年的研究就是著名的“霍桑研究”或称“霍桑试验”。梅奥在这项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是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也是这项研究之所以著名的最重要的原因。三、霍桑试验过程1、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照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照明的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

3、影响。  2、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福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地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  3、大规模的访谈计划——“访谈实验”既然实验表明管理方式与职工的士气和劳动生产率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就应该了解职工对现有的管理方式有什么意见,为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4、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证实在以上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似乎感觉到在工人当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而且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对工人的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霍桑工厂位于美国芝加哥西部的工业区中,有2万5千多名工人,是西方电器公司一家专门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生产和供应电

4、信设备的企业。在厂方的支持下,由管理学家和厂方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了研究小组。研究是从照明条件开始的。研究者选择了一些从事装配电话继电器这样一种高度重复性工作的女工,将她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两个照明度完全相同的房间里做完全相同的工作。在实验中,对照组的照明度和其它工作环境没有什么变化,实验组则将照明度进行各种变化。令人奇怪的是,在实验组里,照明度提高,产量是上升的,可是照明度下降,包括有一次甚至暗到只有0.6烛光,也就是近似月光的程度,产量也是上升的。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对照组,照明度没有任何变化,产量同样是上升的。困惑之下,研究者转而对工资报酬、工作时间、休

5、息时间等照明以外的其它因素进行同样的实验。如把集体工资制改为个人计件工资制,上午与下午各增加一次5分种的工间休息并提供茶点,缩短工作日和工作周等,产量是上升的。可是当实验者废除这些优厚条件时,产量依旧上升。在实验期间,继电器的产量从最初的人周均产量2400个一直增加到3000个,提高了25%。既然无论在哪种工作条件下,也无论这些工作条件变还是不变,变好还是变坏,产量都是上升的,有研究人员开始怀疑实验本身及其前提了,是不是工作的物质环境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之间本来就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这样,实验持续到1927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准备放弃了。  2、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

6、实验”这年冬天,梅奥在纽约的哈佛俱乐部给一些经理人做报告。听众中有一个叫乔治·潘诺克的人,是西方电器公司参与霍桑实验的人,把霍桑实验中的怪事告诉了梅奥,并邀请他作为顾问参加这一研究。梅奥立即对霍桑实验的初步成果发生了兴趣,并敏锐地感到解释霍桑怪事的关键因素不是工作物质条件的变化,而是是工人们精神心理因素的变化。他认为,作为实验对象的工人由于处在实验室内,实际上就成为了一个不同于一般状态的特殊社会群体,群体中的工人由于受到实验人员越来越多的关心而感到兴奋,并产生出了一种参与实验的感觉。这才是真正影响了工人的因素,与这个因素相比,照明、工资之类都只是偶然性的东西。这样,以梅

7、奥为核心人物的哈佛研究小组来到霍桑工厂,霍桑试验进入新的阶段。“这是管理历史中一次至关重要的航程的开端。”对照明实验的重新解释和验证。哈佛研究小组提出5项假设来解释前一段照明实验的结果,并逐一进行检验。(1)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导致产量增加。这种解释被否定了,因为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无论改进,还是恶化,产量都会增加。(2)增加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导致产量增加。这种解释也被否定了,因为关于工间休息和工作日的特权无论增加,还是取消,产量也都会增加。(3)工间休息减轻了工作的单调性,从而改变了工人的工作态度,导致产量增加。这种解释同样被否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