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论文:我的文言文教学三点经验

中职语文论文:我的文言文教学三点经验

ID:40725633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中职语文论文:我的文言文教学三点经验_第1页
中职语文论文:我的文言文教学三点经验_第2页
中职语文论文:我的文言文教学三点经验_第3页
中职语文论文:我的文言文教学三点经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论文:我的文言文教学三点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文言文教学三点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坚强的精神支柱。它内在的思想活力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是举世公认的,甚至连西方的企业家都要在《孙子兵法》里寻求管理经验。还有它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也是举世公认的。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它的载体文言文呢?此外,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汉字为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共用外,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就是以文言文的方式有效存在的语言活化石,且在表达上事半功倍,入木三分。不少方言里也有文言成份,这些都印证了文言文强大的

2、生命力。因此,学好文言文是掌握现代汉语的重要基础。学习文言文,能从中汲取前人创造的优美文字的成分,吸取丰富、鲜活的营养,滋润现代汉语的内容,使祖国语言日益丰富,得到健康、茁壮的发展。还是我们提高语言素养的不二法门。既然文言文如此重要,我们语文教师也就没有理由不重视文言文教学了。可是近年来文言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一直不大,且学习中普遍带有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状我作了如下探索:一、要想学生学好文言文,教师自己必须有深厚的文言文功底,切实体会到文言文的妙处,并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心服口服。为此我经常在课

3、堂上大段地背诵相关的古诗文,要求学生背诵的诗文早就烂熟于心。比如我在讲到苏东坡《浪淘沙·赤壁怀古》中赤壁古战场时就曾吟诵李华《吊古战场文》中对古战场的描写“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长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并略作讲解,这样会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注重在精彩片段上做文章,我在上《赤壁赋》讲到“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4、妇”这一段时分析道:“其声呜呜然”是总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正面描写,具体写出箫声不同的感情诉求以及奇妙的表达效果。“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是侧面描写。渲染了箫声的非凡感染力。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对箫声进行描写,就把箫声写活了。也使学生明白了稀奇古怪的文言文在写法上和我们的思路并无二致。此外还可以谈谈“绕梁三日”、“三月不知肉味”等描写音乐的词句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再如杜牧《阿房宫》开头的“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十二个字就把秦国吞并六国的历史背景和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甚至砍光了四川山上

5、的树木(当然是夸张),才建成阿房宫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真可谓集广博和简约于一体,言简意赅,振聋发聩。我想除了我国的文言文没有什么语言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当然,教师除了要提起学生的兴趣外,还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比如讲文言文时课前应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则通过“题解”点明课文中心内容,再通过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感知到课文的语言、历史特定环境,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在讲解文言实词时还可以根据汉字表意的特点来解释字义,比如我在讲《项脊轩志》中“迨诸父异爨”中的“爨”字时,引导学生根据字

6、形了解字义(上面象一个灶台,双手端上蒸笼,下面是一个“大”,即张开两只手的“人”拿着“木”往灶膛里塞,下面有“火”。意思是“做饭”,“异爨”即“各自做饭”,不在一个锅里吃饭,分家了)。本来学生一看到这个字头都大了,经过我这么一分析都会心地笑了。此外我还结合自己学习古汉语的体会,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利用古今汉语的联系,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释词方法。简单说来就是利用现代汉语中的联合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词素来互释,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比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归”,参考书把它解释为“回来”,可是觉得既

7、然是主人回来了,狗为什么还在大叫?自觉不妥,于是又把它理解为“宾至如归”。绕了一个大圈子,还是不免牵强附会。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归来”一词把“归”解释为“来”。“风雪夜归人”即“风雪之夜来了客人”。此外,成语的出处、生动的小故事都是激发同学们喜爱文言文的好材料。二、讲解文言文时切忌照本宣科。我在讲《师说》中“生乎吾前”,“生乎吾后”时,没有生硬地译为“出生在我前面”,“出生在我后面”。而是译为“年龄比我大的”,“年龄比我小的”。这样比较贴切,也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还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8、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亦”课文没有注释,如果不加思索把它译为“也”字,好像也讲得通。如果稍微请学生思考一下,年龄比我大的,年龄比我小的,我都要拜作老师,难道我是傻子吗?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经过学生讨论、我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大家觉得还是译为“如果”较好。这样得出的结论和学习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